一、 病因病理

一、 病因病理

(一)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引起本病的病因主要有内伤和外邪两类。 内伤由脾虚肾亏, 气化失司, 水湿运化无力, 蕴而化湿化浊, 流注带脉, 带脉失约而成; 或因肝经郁热, 肝旺侮土, 脾虚失摄, 水湿内聚, 蕴而化热, 湿热下注所致; 或经期摄生不慎、 性生活不洁, 湿毒之邪内侵, 直伤带脉而致。

(二)西医病因病理

正常健康妇女, 虽然外阴及阴道中可存在各种病原体, 但由于生殖系统组织解剖学及生理特点, 对病原体的侵入有自然防御功能。 例如: 阴道前后壁紧贴, 宫颈管内口紧闭, 对病原体的侵入及上行可起一定程度的机械性阻挡作用。 而且阴道内的阴道乳酸杆菌, 能使阴道上皮细胞内的糖原分解成乳酸, 使阴道的pH 值保持在4.5 以下, 多在3.8 ~4.4, 可抑制病原体的生长。 子宫内膜周期性的剥脱, 也有利于病原体的清除。 若不注意卫生, 或分娩、 流产、 阴道手术、 性交不洁、 长期子宫出血、 盆腔炎性白带的刺激以及腐蚀性药物等改变阴道的酸碱度, 破坏妇女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 潜在的致病菌迅速繁殖, 外界病原体如滴虫、 假丝酵母菌等相继侵入而引起阴道炎症。 可引起阴道炎的病原体种类繁多, 临床常见的病原体有大肠杆菌、 葡萄球菌、 链球菌、 淋病奈瑟菌及阴道毛滴虫、 假丝酵母菌、 阿米巴原虫等。 阴道炎症时分泌物过多, 可稀释射入精液的浓度, 亦不利于精子穿透宫颈黏液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