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系统感染

一、 生殖系统感染

(一)睾丸炎

1. 急性非特异性睾丸炎

睾丸本身发生的感染很少见, 睾丸炎多继发于生殖系其他器官炎症的逆行感染。 如尿道炎、 膀胱炎、 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及长期留置导尿管等。 非特异性睾丸炎时睾丸可有不同程度的睾丸增大、 充血、 紧张。 睾丸亦可出现脓肿, 严重者可形成睾丸脓肿及梗死。

2. 病毒性睾丸炎

病毒性睾丸炎多由病毒性腮腺炎引起, 青春期后发病率高达15% ~25%。单侧睾丸损害时有可能还具有生精能力; 双侧睾丸轻微或局限性损害在病后几年中, 由于进行性纤维性变将降低生育能力; 双侧睾丸萎缩者, 一般造成严重的少精或无精症, 丧失生育能力。

(二)附睾炎

1. 急性附睾炎

是由大肠杆菌或变形杆菌、 葡萄球菌、 沙眼衣原体或淋病奈瑟菌等引起的附睾急性炎症, 一侧常见, 也可发生在双侧。 通过性接触传播的附睾炎还会伴有尿道炎。 急性附睾炎时附睾管上皮水肿、 脱屑、 管腔内出现脓性分泌物, 晚期瘢痕组织形成, 附睾管腔闭塞, 故双侧附睾炎常造成不育。

2. 慢性附睾炎

急性炎症迁延不愈可以进展为慢性附睾炎。 慢性附睾炎附睾形成瘢痕, 导致附睾管闭塞, 也可由纤维性增生使整个附睾硬化。

3. 附睾结核

结核杆菌侵袭附睾使附睾形成肉芽肿、 干酪样坏死和纤维化, 甚至于侵犯输精管使输精管增厚、 变硬变粗呈串珠状。

(三)精囊炎

精液中90%为精囊分泌物, 其中果糖是精子活动的重要动力来源。 精囊发炎时这些分泌物减少, 一方面可以影响精子的活力, 另一方面使精液量不足, 不能充盈阴道后穹窿的精液池而引起不育。 精囊腺在解剖上与前列腺、 尿道、 膀胱、 输精管等为邻, 因而精囊炎往往继发于泌尿系统其他器官感染。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精囊炎两大类。

(四)前列腺炎

前列腺作为人体重要的附属性腺器官, 其分泌物前列腺液构成精液的主要成分, 与精液的质量和精子的活力密切相关。 前列腺疾病尤其是前列腺炎, 常造成精液质量的改变, 降低男性生育能力, 是造成男性不育的常见病因。

目前认为, 前列腺炎不是一个病, 而是具有各自独特形式的综合征。 常见的前列腺炎可根据病因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四类。

1.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由细菌或其毒素所导致的前列腺体和腺管的急性炎症, 革兰阴性菌最为常见。 病理变化为腺体充血、 水肿及浆液纤维素血性或脓性渗出, 腺管和周围间质组织炎性细胞浸润, 严重者可形成局限性的或多发的前列腺脓肿。 临床特征为突发寒战、 发热、 后背及会阴痛, 伴有尿频、 尿急、尿道灼痛及排尿困难, 夜尿增多, 全身不适并有关节痛和肌肉痛。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还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膀胱炎。

2.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少数由急性转变而来, 但大多数没有急性病史, 常伴有精囊炎, 也称前列腺精囊炎。 病理变化呈非特异性, 炎症反应比急性者局限和不明显。 前列腺腺泡内及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及区域性淋巴细胞聚集、 腺叶中纤维组织明显增生。 部分患者因腺管被脓性物及脱落的上皮细胞阻塞, 引流不畅, 小泡扩张, 直肠指诊可触及前列腺纤体呈柔韧感。 如前列腺纤维化较重, 腺体可萎缩, 且可延至后尿道, 使膀胱颈硬化。 精囊及输精管壶腹可同时有慢性炎症改变。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多数患者可无急性病史, 有些患者仅偶尔发现无症状性菌尿而诊断。 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状, 有些患者会有下腹部不适或会阴部不适, 偶有射精后痛、 血精、 性功能障碍等。

3.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尚不明确, 是一种不明原因的炎症改变, 故又称无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是细菌性前列腺炎的8倍。 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是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致病原因, 但证据不充分。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表现相似, 只是各种检查均未发现致病菌。 前列腺导管和腺体及其周围有多量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浆细胞浸润, 多为局灶性, 腺上皮可有局灶性破坏, 也可有增生。

4. 前列腺痛

前列腺痛病因尚不明确, 盆底肌肉有习惯性及痉挛性的挛缩导致盆底肌肉痛, 精神因素也有一定作用, 前列腺内尿液反流引起化学性膀胱炎也可引起症状; 另有学者认为, 是因为盆底交感神经系统发育异常造成不完全的膀胱颈松弛和外括约肌部尿道功能性狭窄。 典型前列腺痛均无尿路感染病史, 前列腺液中没有大量炎症细胞, 前列腺液培养无细菌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