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外治法

二、 外治法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五脏为中心, 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实现生理上的相互联系, 共同完成人体统一的功能活动。 在发生病变的时候, 脏腑的功能失常, 亦可以通过经络反映于体表、 组织和器官; 体表、 组织、 器官发生疾病, 也可以通过经络影响其所属的脏腑, 所以在不孕症的治疗中, 常常使用外治法。

外治的方法有很多, 一般多为选用药物、 手法或配合适当的医疗器械, 作用于体表或相关部位, 达到治疗的目的。 治疗不孕症常用方法如下。

(一)外阴熏洗

即以煎取的药液对患部进行熏蒸、 洗涤或坐浴的方法, 主要用于外阴病变, 如瘙痒、 湿疹、 肿胀、 溃疡等。

使用方法: 将所用药物包煎, 必须煮沸20 ~30 min 后方可外用。 同时将药水放入专用盆内, 趁热熏洗患部, 先熏后洗, 待温度适中可以清洗外阴或坐盆, 每次10 min。 溃疡者不浸洗。 7 日为1 个疗程, 每日1 剂, 煎2 次, 分早、晚熏洗。

(二)阴道冲洗

即用药水冲洗阴道、 外阴的方法, 主要用于阴道及宫颈的病变, 如滴虫性阴道炎、 真菌性阴道炎、 非特异性阴道炎、 慢性宫颈炎等。 阴道红肿灼热者慎用此法。 若有破溃, 伴发热、 腹痛者, 一般禁用此法。

使用方法: 将所用药物包煎, 煮沸20 ~30 min, 待药水温度适宜时, 置阴道冲洗器内进行冲洗。 7 日为1 个疗程, 每日1 剂, 煎2 次, 分早、 晚冲洗。坐盆洗者每次5 ~10 min。

(三)阴道纳药

系将药物纳入阴道中, 使之直接作用于阴道、 宫颈外口等部位的方法, 以达到解毒杀虫、 除湿止痒、 祛腐生肌、 收缩子宫等目的。 常用于阴痒、 带下量多等病症, 包括阴道炎、 子宫颈肥大、 宫颈癌、 子宫脱垂等。 禁忌同阴道冲洗法。

使用方法: 纳药可有栓剂、 涂剂、 膏剂、 粉剂、 片剂、 丸剂等不同剂型。一般涂剂、 粉剂、 膏剂及宫颈上药等, 应由医务人员进行操作; 若为栓剂、 片剂、 胶囊等, 可嘱患者于清洁外阴后自行纳入。

(四)肛门导入

即将中药栓剂纳入肛中, 或以浓煎剂保留灌肠, 以达到润肠通腑、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目的的方法。 适用于产褥感染之发热腑实证、 阴吹证, 以及邪毒蕴结下焦、 气滞血瘀所致之痞块、 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瘀血证等。

使用方法: 若为中药保留灌肠, 宜用浓煎剂约100 mL, 药温不超过37 ℃,一次性倾入肛管, 管插深度在14 cm 左右, 一般每日1 次, 7 ~10 次为1 个疗程。 经期停用, 孕妇禁用。 如为栓剂, 可嘱患者于每晚临睡前自行纳入肛中。

使用肛门导入法, 必须在排空二便或清洗灌肠后进行, 给药后宜卧床30 min, 以利保留。

(五)贴敷法

即将外治用药的水剂或制成的散剂、 膏剂、 糊剂, 直接或用无菌纱布贴敷于患处等, 以达到解毒消肿、 散寒止痛、 利尿通淋或托毒生肌等治疗作用的方法。 常用于乳病、 外阴炎、 外阴白色病变及盆腔包块、 痛经等。

使用方法: 可按需要将药物制成膏剂、 粉剂、 糊剂, 或取鲜药捣烂如泥敷贴于患部或穴位。 例如坤宝毓麟膏(自拟): 淫羊藿、 巴戟天、 益母草、 蜈蚣、 香附等药物与香油、 章丹, 按适当比例配合做成硬膏, 摊于布上, 每张重30 g, 贴于脐部, 7 日换1 次, 28 日为1 个疗程。 临床观察本膏不仅对不孕症有较好疗效, 而且对因肾阳虚、 血瘀所致的各种妇科病均有较好疗效。

(六)热熨疗法

系将药物加工并加热后敷贴患部, 借助药力及热力的作用, 使局部气血流畅, 以达到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或温经通络为目的的方法。 常用于寒凝气滞型输卵管阻塞或子宫内膜异位症而导致的不孕症。

使用方法: 将药物切碎, 或为粗末, 以布包扎或置入布袋, 封口, 隔水蒸热15 min, 敷于患部或穴位, 待药凉后再蒸热反复使用。 每日1 ~2 次, 每次30 ~60 min。 使用热熨法应注意勿灼伤皮肤。

(七)腐蚀法

即用药物腐蚀患部, 以祛腐生新为治疗目的的方法。 可用于子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及早期宫颈癌。

使用方法: 视患部面积的大小及深浅程度不同, 将药物制成不同剂型, 按操作程序上药。 切勿使患部周围的黏膜、 皮肤触及腐蚀药物。

(八)宫腔注入法

系将中药制成注射剂, 常规消毒外阴、 阴道、 宫颈后, 将药剂注入宫腔和(或)输卵管腔内, 以了解输卵管畅通情况, 或治疗宫腔及输卵管粘连、 阻塞造成的不孕症等。

使用方法: 常规消毒外阴、 阴道、 宫颈后, 将药液通过消毒好的器械, 加适当的压力推注至宫腔和(或)输卵管内。 药量为20 ~30 mL, 注射时观察有无阻力、 药液回流、 患者有无腹痛等情况。 本法应在月经干净3 ~7 日内进行。

(九)药物离子导入法

系运用药液, 借用药物离子导入仪的直流电场作用, 将药物离子经皮肤或黏膜导入胞中或阴道, 以达到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之目的。 常用于慢性盆腔炎、 癥瘕、 外阴炎及妇科手术后腹膜粘连等。

使用方法: 电极置于外阴(阳极)及腰骶部(阴极), 药液从阳极导入,电流为5 ~10 mA, 持续20 min, 每日1 次。

(十)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不孕症不仅历史悠久, 而且疗效较好。 如笔者采用自拟针刺疗法(月经第5 ~9 日针刺脾俞、 肾俞、 气海、 三阴交、 足三里、 内关、 期门。 月经先期加刺太冲、 太溪, 月经后期甚至闭经加刺血海、 归来, 月经先后无定期加刺交信。 月经第12 ~15 日针刺肾俞、 命门、 中极、 血海、 行间、 子宫)。 治疗无排卵所致不孕症106 例, 结果妊娠41 例。

(十一)推拿按摩疗法

沿任脉上下按摩。 患者仰卧位, 医生以手掌起于神阙穴, 向下, 逐个按摩神阙、 气海、 关元、 天枢、 四满、 归来、 子宫等穴, 每穴按摩1 min, 每日2次, 具有疏经通络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