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生殖技术
辅助生殖技术是指将精子、 卵子和胚胎在体外进行操作处理后, 送入体内以帮助不育夫妇生育的一系列技术, 包括人工授精、 输卵管配子移植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等, 近年来从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到卵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到着床前遗传学诊断, 再到细胞核移植(克隆)技术和胚胎干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给不孕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一)人工授精
通过非性交方式将精液放入女性生殖道内, 有夫精人工授精(AIH)和使用供精者精液人工授精(AID)两种。 人工授精应用于临床已有两百年历史,开始主要应用于解剖异常如严重尿道下裂、 逆行射精以及阳痿、 早泄等, 近几十年应用于精液量减少、 精子计数少于20 ×106/mL、 精子活动力低、 活动精子少于50%以及不液化。 人工授精在女性不育治疗时主要应用于精子在女性生殖道运行障碍, 即宫颈因素和免疫性不育女性, 常用方法为宫腔内人工授精(IUI)。 精液经过洗涤处理, 用0.3 ~0.5 mL 精液, 通过导管将精液注入宫腔内, 同时给予诱发排卵联合可以提高成功率。 但可能会有卵巢过度刺激征、 多胎妊娠与流产、 盆腔感染的并发症。
近年来经输卵管人工授精应用于临床, 精液处理及操作与IUI 相近, 只是应用特殊的导管经宫腔进入输卵管, 将精子直接注入输卵管内。 文献报告妊娠率与IUI 相似, 应用于IUI 质量失败的患者仍约有20%的成功率。
(二)常规IVF-ET 技术
常规IVF-ET 技术俗称“试管婴儿” 技术, 是指精子与卵母细胞在体外进行受精, 当胚胎发育至2 ~8 个细胞时, 移植入子宫腔, 在母体内发育。 主要适应证为输卵管阻塞性不育、 排卵异常、 子宫内膜异位症、 免疫性不育、 宫颈因素、 男性因素不育、 原因不明不孕症。 主要程序包括控制性超排卵(COH)、 手术取卵、 体外受精、 胚胎体外培养、 胚胎移植等步骤。
(三)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
与常规IVF 相比, 越过一些生理障碍, 在一些病例能取得更高的成功率。ICSI 最早应用于男性因素不育, 常规IVF 无法受精者, 随后应用于常规IVF 受精失败者。 ICSI 目前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ICSI 对卵子的损害。 二是用于ICSI 的精子可能将基因缺陷传给下一代。 目前尚未发现ICSI婴儿先天畸形率常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与一般人群有差别, 但是其远期疗效及危险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四)种植前遗传学诊断(PGD)
是指从体外授精的胚胎取部分细胞进行基因检测, 排除带致病基因的胚胎后才移植, 主要解决有严重遗传性疾病夫妇的优生问题。
(五)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为解决控制性超排卵的难点, 如PCOS 患者的卵巢过度刺激, 约10%的患者超排卵的反应低下等提供了手段。 早期的报道在自然周期取卵, 但获卵少。 以后进行了改进, 使用一定量的Gn 后再行IVM, 临床获卵率、 妊娠率明显提高。 到目前为止, IVM 临床妊娠率为15% ~25%。 人类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受精率低, 胚胎继续发育潜能差,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技术上尚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