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第二辑,校园四季系列活动设计》简介
《“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第二辑,校园四季系列活动设计》这本书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编创作的,《“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第二辑,校园四季系列活动设计》共有247章节
1
将“育人”安放在天地自然之中——写在《“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第二辑)出版之际
李政涛 自从“生命·实践”教育学创始人叶澜教授将“教育”界定为“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以来,“生命自觉”与“人事”更为人所关注,解读者、践行者甚众。但“天地”...
2
目录
目 录 将“育人”安放在天地自然之中——写在《“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第二辑)出版之际 一、主题研讨:校园四季系列活动设计 溯源开来:寻回现代教育丢失的自然...
3
一、主题研讨:校园四季系列活动设计
...
4
溯源开来:寻回现代教育丢失的自然之维——《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续研究之二(上编)[1...
叶 澜[2] 理论开掘 自然与教育的关系是当今我国教育学和教育改革中尚未深入触及,却是不可不研究的重要问题。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是“新基础教育”研究(以下简称“新...
5
一、问题生成与研究框架
(一)问题生成 2012年是“新基础”完成了三年“扎根”阶段研究的第一年。当时已建立两批“新基础教育”研究基地校(以下简称“基地校”)、第一批“生命·实践”教育...
6
二、史前原生期
人类文明史的研究不可回避地要以史前文明为起点。然而,这个距今以千万年计的时期是如此遥远、深邃、幽暗和神秘,人们只能借助地质学、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学...
7
三、文明初创期
中华民族古典传统中与众不同的具有如基因般重要,又十分鲜明且体现本性的一个特质,在我看来就是文化与自然深度的、难以分割的内在缠绕乃至化合。它首先表现在中国文字——...
8
四、古代经典形成期
古代经典形成期,是我国古代文明从基因之根生成后,长成一棵大树的过程,经历了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左右的漫长时期,有历史学家称其为中华文明的轴心时期。 中...
9
五、几点结论
(一)中华文明在史前传说中就表达了人与天地、宇宙混沌共生的观念。人是自然的内在构成。人还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了开天辟地之伟业,获得了自由而广阔的生存空间。中华原始...
10
四气调神与生命之道——《黄帝内经》的视角
刘良华[1] 《黄帝内经》的基本思路是先讲天地(自然)如何,然后以类似“故人亦应之”的修辞,劝告人类必须守护天人相应的养生大法。在《黄帝内经》第一卷中,《上古天...
11
一、天人相应
《素问·上古天真论》是《黄帝内经》的开篇。《素问·上古天真论》重点讨论天人相应身体教育哲学,并将天人相应聚焦于自然与人体(尤其是男女的差别)的互动。 《素问·上...
12
(一)上古天真之人的养生之道
第一章为道法自然、天人相应之“总论”,讨论如何减少人的过度的食欲、性欲和功利欲。 黄帝问于天师岐伯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
13
(二)女子养生之道
第二章论女子之精气神及其年龄特征。黄帝的提问是:“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
14
(三)男子养生之道
第三章论男子之精气神及其以“八”为单位的年龄特征。岐伯曰:“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
15
二、四气调神
《素问·上古天真论》将道法自然聚焦于自然与人体(尤其是男女的差别)的互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与《素问·生气通天论》则将道法自然落实为四季与人体的呼应。《素问...
16
(一)春季与养肝
第一章为春三月。春三月始于立春而终于立夏。 春主“生”,“此谓发陈”,逆之则伤肝。冬藏之后万物复苏,推陈出新。[32]“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
17
(二)夏季与养心
第二章为“夏三月”,始于立夏,终于立秋。 夏主“长”,“此谓蕃秀”,草木茂盛而秀美,逆之则伤心。“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
18
(三)秋季与养肺
第三章为“秋三月”,始于立秋而终于立冬。 秋主“收”。秋天是收获满满的季节,“此谓容平”。物极必反,秋收之后,秋风扫落叶,万物凋敝,因而秋亦主“杀”,逆之则伤肺...
19
(四)冬季与养肾
第四章为“冬三月”。始于立冬而终于立春。 冬主藏,“此谓闭藏”,逆之则伤肾。“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
20
三、从四气到五时:季节与藏象的感应
《素问·金匮真言论》分三章。第一章讨论五脏与一年之五时的藏象关系,第二章讨论五脏与一日之五段的藏象关系。经过前两章的准备和铺垫,最后一章为本篇的重点,全面讨论五...
21
(一)五脏与五时之藏象关系
第一章分三节,讨论五脏与一年之五时的藏象关系。 第一节提出五脏与五时的呼应关系。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
22
(二)五脏与昼夜之藏象
第二章分三节,讨论五脏与一日之中的昼夜变化的藏象。 第一节讨论一日之中的昼夜变化及其藏象。“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
23
(三)五脏与五方、五色、五畜、五谷、五音、五数、五味的藏象
第三章全面讨论五脏与五方、五色、五畜、五谷、五音、五数、五味的感应,共五节。此为本篇重点,前面两章可以视为本章的准备与铺垫。 第一节论东方与肝木。“东方青色,入...
24
让学生成长更具生命气息——校园四季之秋季系列活动实践感悟
何学锋[1] 实践探索 2015年秋,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对已有的“校园主题节”进行重审,尝试以“秋天的色彩”为主题,开展校园四季之秋季系列活动。在探索实践中,...
25
一、“学生活动校历”构建及其价值的再思考
...
26
(一)从点状随意走向有序和节律
在“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或成型性研究阶段,绝大部分基地校都完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学生活动校历”的梳理与重构,进而使学生的一学年活动,从时间、内容和年级三个维度...
27
(二)从有序节律走向基于生命成长的融通与人文
2015年下半年,在前期个别学校探索的基础上,叶澜老师提出了以自然四季及与其相关联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主线来策划学生活动,这一建议引领与促进了我们基于前期疑惑与矛盾...
28
二、校园四季之秋季系列活动的策划与推进
...
29
(一)策划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以九月和十月为时间跨度,以秋天自然季节的变化为主线,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模块,在框架性策划的基础上,引导更多教师与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策划,并以“...
30
(二)推进的主要策略与路径
一是聚焦中华传统节日,注重校级整体策划,侧重季节时令背后的传统文化探究、学习与感悟。如春城校区的重阳节活动策划为“九九秋意浓重阳亲情乐”,活动分为“重阳节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