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季与养肺
第三章为“秋三月”,始于立秋而终于立冬。
秋主“收”。秋天是收获满满的季节,“此谓容平”。物极必反,秋收之后,秋风扫落叶,万物凋敝,因而秋亦主“杀”,逆之则伤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同样讨论三个问题。“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与春夏相比,秋三月不仅强调调整睡眠时间,而且在情志、养气等方面亦有不同的建议。
第一,“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早起,鸟鸣则起,闻鸡起舞。春夏的“夜卧早起”在秋三月调整为“早卧早起”。此后的冬三月则由“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改换为“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第二,“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天气与地气由夏之“湿热”转为秋之“干凉”,“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高而气爽。但是,处暑之后,白露为霜。[41]春三月和夏三月可以心花怒放,开花而结果,“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而秋三月须节制欲望,“使志安宁”。秋凉而肃杀,应避免虚邪贼风、风刀霜剑(“以缓秋刑”)。太阳渐行渐远,阳气不足而阴气上升,秋三月容易引发秋悲与秋愁。愁者,秋天之心。宜顺应自然节律,志闲而少欲。为了减免愁绪,可适当增进甜食。[42]
第三,“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夏三月鼓励“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而秋三月强调“收敛神气”,“无外其志”,由此而“使秋气平”,“使肺气清”。因秋干而燥,宜多吃水果或喝果汁(春天不宜过多吃水果或喝果汁),以调理“肺气”。若做到收敛神气、无外其志,则秋三月不仅不会因秋杀而衰败,反而会出现秋气平、肺气清的小生机。人在春夏往往脱发,而秋季反而适合头发生长。[43]动物则长出小绒毛,因此有“秋毫无犯”“明察秋毫”之说。
接下来是本章小结。春夏震而动,秋冬艮而止,“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若冒犯“秋气”,纵欲而行事,“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