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四季的特色和各种资源相融合,有特色地设计四季活动的内容
1.整合学校各部门特色资源,形成合作之网
四季活动不是一项孤立的学校活动设计,而是把自然节气、人文节庆、日常学习生活进行了纵横贯通,让孩子们在全身心地投入中多方位体验生活的丰富、自然的神奇与人情的温厚。因此,在设计校园四季活动时,学校各部门共同商量,对活动进行整体策划。开学初,由学生部牵头联合课程部、艺术部、科技部、后勤部、工会等共同对学校的学期计划进行解读,寻找各部门的特色精华,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校园四季活动,形成了校园四季活动和传统节日、校园节、学科、教师活动的整合。如在秋天,工会组织开展“华小人文研修”的品秋活动,在“读秋文”“品秋诗”基础上,进行“品秋意”活动,我们参观了多伦多文化名人街、上海多伦多现代美术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等,让孩子们在系列活动中提升人文素养。
2.把四季的民俗和传统节日进行融通,放大传统节日中民俗的内涵
我们在传统节日里,注重学生的探究和体验,引导学生挖掘节日背后民俗的来历,并鼓励学生尝试体验民俗。如在“别样的萌动,别样的生命”探春活动中,我们充分挖掘清明节中的各种民俗,设计了“清明话清明”活动。我们针对清明节的扫墓民俗进行了“网上祭英烈”活动,有的学生在网上为英烈献上鲜花,写下自己最诚挚的寄语,以此来缅怀这些英烈。有的学生还特地赶到烈士陵园为他们献上鲜花,表达崇敬和感恩。一、二年级的小朋友进行了“探究清明节来源”的活动。每个孩子回家问问爸爸妈妈清明节的典故,了解清明节人们喜欢的活动,他们发现原来清明节还有一个名字——踏青节,登高、赏花、放风筝都是不错的选择,于是他们每个人设计了形状各异的小风筝。三年级的小朋友们开展了“探究清明美食”活动,自己动手来制作清明美食的代表——青团。四年级同学们开展了“探究风筝做法和原理”的活动,有的询问父母,有的是采访长辈,也有的上网查找资料,还有的买来风筝自己研究,在了解原理的基础上,他们又学着制作风筝,先画出设计稿,然后动手制作风筝并在风筝上写下心愿,放飞风筝,让心愿和风筝一起飞翔。
清明还是让孩子认识生命与衰亡的好契机,在四年级进行探究生命的温情活动里,他们看绘本故事《一本叶子落下来》《小鲁的池塘》,感悟生命的温情和希望。五年级开展了探究家族史的活动,探究非华人世界是否有类似清明节之类的节日并向长辈打听家族史,编制简易家谱。让这个清明节显得更有意义。
3.把四季的节气内涵和校园节进行融通,让校园节具有四季的味道
我们的校园活动虽然丰富多彩,但活动往往缺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线性联结,以致校园和班级活动缺乏人文底蕴的积淀与汇聚。由此,我们将校园原来的节日活动融合穿插于四季主题活动之中,感悟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结与节律,从中汲取人文积淀和智慧结晶。如每年冬季,我们学校都有校园艺术节,学生部和艺术部门以“别样的温度,别样的温暖”为主题,充分挖掘冬日独特内涵,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设计了不同小主题,如表6所示:
表6 送一份“别样的温暖”
不同年段的孩子们围绕“冬天的节气真奇妙、冬天的景色真美丽、我们的新年真欢乐、我们的冬天最有爱”这四个方面唱出了对冬天的期盼和憧憬。活动也带给孩子们丰富的体验,比如四(2)班的文艺委员沈馨告诉我们:为了选择一首合适的歌,还特地召开班会,经过试唱、投票最后选了歌曲《嘻嘻哈哈迎新年》。在排练过程中,同学们都群策群力,网上找不到伴奏带,就自己做伴奏带;特地乘车到城隍庙商场买过新年的道具;自己买彩带做首饰等。
4.集科学教育资源,让学科教师参与到四季活动之中
校园四季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除了引导学生参与各种体验,还要引导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思考,树立爱护自然的观念。这需要教师拥有扎实丰富的知识,需要班主任借助各学科教师之力。如我们开展“我为秋天添色彩,国庆重阳齐行动”活动。在第一个“品味秋天的色彩”活动中,我们组织全校学生拍一拍或画一画秋天美丽的景色,感受季节的变化,热爱我们美丽的祖国。在这个过程中,由美术组进行相关的指导。其次开展“秋天最美果实”活动,活动中由手工组的老师发挥指导作用,指导学生用果实或果皮(如绿豆、豆荚、橘子皮等)动手制作各种小工艺品。第三个活动是“读一读秋天的故事”,四、五年级的语文教师介入,指导每个孩子寻找发生在秋天的爱国诗歌或故事。第四个活动是“品味秋天的风俗”,班主任利用小队活动,结合重阳节活动,开展“品一品秋天美食”活动,品味重阳节的相关习俗如登高、插茱萸、品重阳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