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对班主任工作价值的认识

一、“新基础教育”对班主任工作价值的认识

“班主任”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对这一概念的解释,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教育辞典中都有明确的定义。1988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指出,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1990年出版的《教育大辞典》指出,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学生班级工作的教师。……学校挑选工作好、思想好、作风好,具有一定教学水平、管理学生经验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3]

对班主任的认识有不同层面。按照传统的理解,班主任在设置之初是学校为了便于教育管理而任命或委派的负责班级管理事务的教师,即身为班主任这一岗位中的教师。但在“新基础教育”视域下,班主任并不局限于班级事务的管理者。首先,从学生发展的立场出发,班主任不再是高于学生的上级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可能的引导者与成就者。其次,班主任不再是班级中全部学生的“大家长”和学生问题的解决者、矛盾的处理者,而是班级生活中学生的价值导向者、策略选择的参考者。另外,班主任不再是班级工作中的唯一主体。在“新基础教育”的班级实践中,班主任与学生构成了班级建设的复合主体,班主任通过对班级中所蕴含的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借助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主题活动策划等实践促进学生的社会性与个性的发展。

“新基础教育”强调班主任工作要回归人的生命。这里所说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而对学生的认识,则要从“抽象个人”转变到“具体个人”,要“承认人的生命是在具体个人中存活、生长、发展的;每一个具体个人都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具体个人的生命价值只有在各种生命经历中,通过主观的努力、奋斗、反思、学习和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创建和实现”。[4]把学生看作“具体个人”是班主任工作理论重建的起点。只有班主任把自己的教育对象看作是富有灵动性的生命个体时,学生的内在生命力量才有可能被班主任挖掘出来。回归生命就是班主任工作回归对教育中的“具体个人”的关注,从过去的成人立场转向学生立场。从学生发展的意义上,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促成者。“实现生命自觉成长”是“新基础教育”改革的最高目标,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价值追求。此处的“生命”不仅仅是指学生的生命,同时也包括作为班主任这一角色的教师自身的生命。

教育是以育人为核心的,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完整的生命。班主任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价值自然也离不开育人。“新基础教育”所提倡的班主任工作育人价值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内涵。第一,培育个体自主发展的生活方式。“自觉”和“主动”是个体形成自主发展能力的标志。“自觉”的内涵有很多,其中核心是指学生与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觉悟,包括对自己“生命状态的觉知、成长目标的清晰、理想人格的确立,对未来生活矢志不移的追求”。[5]这种对自觉成长的追求是与时代精神对人主体性的呼唤一致的。“主动”对学生而言是指在班级日常生活中寻求自我发展的机会与空间,能够以主人翁的形式参与班级生活,积极地建立与人、事、物的联系,保持自我发展的动力。对班主任而言是指能够反思自身的工作状态,利用各种资源在自己的工作中进行创新,自己把握自身的发展方向。第二,培育个体积极向上的生命情态。所谓积极的生命情态是指“个体以积极、开放、乐观、身在现实之中、胸怀美好希望,并且能通过个体的创造性行为,改变不完善的现实状态,进一步促使现实生活优化的精神状态”。[6]具有积极生命情态的个体能在困难面前表现出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散发出独特的生命活力和魅力。

“新基础教育”视域下班主任工作的改革以改变学生和教师的生存状态为直接目标,在重建的班级生活中激发学生内在的主动精神,为学生和教师打开更广阔的精神世界和发展空间,从而实现人的主动、健康的发展。“新基础教育”认为,班主任工作的育人目标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对学生成长的价值。班级是学生的班级,学生是班级生活的主体,也是教育的直接对象,针对以往忽视班级教育价值的现象,“新基础教育”主张要把班级中的“人”找回来,还班级以生命活力。在具体的班级建设中,通过开发班级中的多种教育资源,如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系列活动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热情,利用小岗位建设丰富学生的角色体验,培养学生的领导力;通过环境布置,班级个性文化的设计既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又为学生创造力的生成提供机会;借助贴近学生经验的系列主题活动使学生生活多样化、多彩化,在实践中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

第二,对班主任成长的价值。班级工作是班主任职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在开发班级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才能,获得职业的认同感与满足感,并在良性、健康的教育生态中领悟到主体的生命力量,通过自身有意识的教育实践与教育反思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班主任在与学生交往中,通过生命与生命的真诚交流,教师可以获得对生命力量的重新领悟,在合作中,获得研究学生、研究实践、研究自我的机会并提升研究的能力,激发自身向上发展的力量;在交流中获得师生情谊,体验与学生之间非血缘性但又真实而浓厚的感情,在与学生亲密关系的滋养中重获对自身工作的热爱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