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力量:从自在走向自为

(三)内生力量:从自在走向自为

处于自在状态下的班主任,在工作中处于一种全程无意识状态,在开展班级工作时,大多是按照学校的要求和任务做事,从卫生检查到纪律监督,从班会主题的选定到校级大型活动的策划,完全跟着学校的步调走,凭借自身的经验去处理班级事务,从未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过有意识的反思。这种状态下的班主任只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处在自为状态下的班主任,则对自身的状态有着清晰的了解,能够对自己的工作以及生活进行合理规划,主动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反思和重建,理性地建构着自己的成长路径与发展目标。在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应对,不为困难所困。在班级工作方面的体现是:主动研究学生,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研究实践,对班级生活进行整体重建;在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与对话中,在与同事间团结合作中,一点点改变着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在实践中体验着来自职业的幸福与欢乐。

从自觉走向自为不仅是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班主任的外在要求,也是作为一种具有主体力量的人掌握自身命运,使自己不为环境所迫的一种内在精神的体现。

【注释】

[1]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2015年度教育学一般项目“学校教育时间和空间的价值研究”(课题批准号:BBA150019)的成果之一。

[2]作者简介:赵晓乐,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王枬,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37.

[4]刘良华,叶澜.教育学中“具体个人”意识的缺失与呼唤[J].中国社会科学,2003(1).

[5]叶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87.

[6]李家成.关怀生命:当代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44.

[7]陈振华.我国班级管理的变革方向[J].教育科学研究,2009(11).

[8]陈孝彬.外国教育管理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1.

[9]叶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60.

[10]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91.

[1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93.

[12]李家成.论教育学立场下的班级[J].思想理论教育,2003(10).

[13]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94.

[14]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97.

[15]李家成.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