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依据:从经验走向专业

(二)实践依据:从经验走向专业

班主任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专业能力。

第一,研究学生的能力。班主任要研究学生的成长需求,这里的需求包括两个层面:学生的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只满足学生的主观需求并不能提升学生的需求层次,因此两者都需要得到班主任的关注。班主任还要研究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的发展状态千差万别,每一个体都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有着待开发或已显现出来却未被发现的能力或潜能。所以,班主任既要关注群体又要关注个体;既要关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学生成长的多样性,还要在时代的背景下从整体上综合地把握该时代的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在实践中为学生创造展现自我能力、激发自主能力的机会。学生只有在自我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到自我的力量,获得成长的快乐。而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研究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也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落实。

第二,创生实践的能力。与学科教师相比,班主任并没有可以参照的教材。研究实践、设计出新的实践去促进生命成长可以说是一本“无字之书”,需要班主任自觉地去研究、去书写。班主任工作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活,班主任工作价值的开发与提升,需要班主任通过理论学习,形成“理论思维能力,强化理性意识,培养实践透析力与想象力”。[15]因此,班主任要培养自身的理论品性,在理论学习中打开思维,明晰班级生活与学生成长的关系、班级实践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在系统建构中创生实践。在具体的活动设计中,既需要分析学生的成长需求,又要分析班级中的全部资源,还要考虑到活动的具体目标、内容、途径等要素,也要顾及学校的物质条件与当地的家庭、社区资源等外部因素。

第三,处理好各种关系的能力。班主任应该以学生立场代替成人立场,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验、感受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最真实的状态与想法,通过有效的交流与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师生关系。班主任还要善于借助家长的支持力量来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家长与教师的合作,会使学生在统一性的生活中,充分发现自我的力量,自由地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创造与超越。班主任还应该与各任课教师和睦相处,这不仅可以为自身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生态,而且同事之间的良性合作还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差异互补,使得教师的整体素养获得提升,并为学生提供正确处理与他人关系的良好典范,在沟通交流中形成一致的教育目标,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