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基础

(一)理论基础

1.互惠学习理论为跨文化伙伴关系提供了新认识

对于基础教育学校层面的国际交流而言,跨文化学习模式一般有三种:(1)离开本国前往他国进行交流;(2)同时性地相互分享经验;(3)邀请他国相关人员至本国交流分享。诚如上文分析所指出的,现有的国际交流模式多关注中国向他国学习,这是非平等的学习交流关系,无法彰显中国教育文化的形象和树立中国教育的文化自信,更谈不上因交流而生成的新文化问题。因此,华坪小学希望能够突破这一交流模式的局限。于是,互惠学习理论被纳入其视野。互惠学习理论认为,在国际交流中,交流双方应通过平等、尊重、真诚的姿态,与对方交流,并以开放的心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经验,尝试从中汲取优良文化以提升自己,只有这样,双方的交流才可能生成新的教育经验。[6]也就是说,互惠学习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合作伙伴关系,强调交流双方有深度、有广度、有辐射力的双向理解与双向学习。

2.共生理论深化了对跨文化交流模式的理解

共生理论最初源于生物科学研究,后因其“关注整体、关注关系、关注发展”的核心理念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领域。共生理论发现,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的“共生”模式通常有寄生模式、偏利共生模式、非对称共生模式和对称互惠共生模式四种。其中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是最优模式。[7]这是因为对称互惠共生模式把双方都作为独立的主体,承认对方有独特的资源,且能关注互动过程中的新的发展可能性,从而创生出新的发展可能性。华坪学校与森瑞学校在交流中清晰并坚守了这一发展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