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四季脚步,感受别样生活——四季活动初探

跟随四季脚步,感受别样生活——四季活动初探

陈爱荣[1]

我们生活在四季分明的中纬度地带,能深切地感受到四季的不同。有了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教育活动中,适时植入四季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季节带来的变化,继而跟随四季的脚步,随季节而动,去感受,去学习,去游戏,去创造,在缤纷的活动中习得知识,获得成长,努力成为一个会生活、爱生活的孩子。

《鬼谷子·持枢》中提到:“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也就是说,持枢,是掌握行动的关键,控制事物的规律。比如春季耕种,夏季生长,秋季收获,冬季储藏乃是天时的正常运行规律,不可悖反这一自然规律而倒行逆施,凡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即使偶尔成功,终究必会失败。

我们生活在世上,要经历几十个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夏日赤日炎炎,人即便穿很少的衣服,也感觉热得难受,不得不采取各种方式避暑;冬日呢?特别冷,人们不得不穿很多衣服来御寒,即使这样,人依然有寒冷的感觉,于是人们烧火炉或制造暖气来取暖;而春天和秋天,温度比较适宜。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开始,人们特别钟爱春天,谚语称“一年之计在于春”,千百年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对春天大加赞赏;秋天,金黄黄的收获季节,玉米熟了,大豆熟了,人们载歌载舞庆祝丰收,丰收使人们忘记了疲惫,丰收给人们带来了喜悦和幸福。

温度变化对生命是有影响的,许多昆虫春生秋亡,寒冷的到来就意味着它们生命的结束,一些动物也开始冬眠,以此来减少体力和能量消耗,到开春之际再重新苏醒过来,而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则可借助衣被和皮毛来度过冬天。

温度变化对人也是有影响的,冷热的骤变会使人体不适应甚至得病,所以人们特别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天气预报来决定增减衣物以适应环境气温的变化。气温由冷变热是逐步的,由冬日结冰的零下几度、十几度变为夏日的30多度要经历好几个月的时间,而由夏日的30多度变为冬日的零下温度也要经历100多天的时间。这就是地球的自然平衡过程,也给人们的身体一定的准备适应时间。人根据温度的变化增减衣物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人的身体利用皮肤和毛细血管的收缩和扩张以适应外界的温度变化。自然造就了人类,人类逐步地适应了自然。

我们生活在四季分明的中纬度地带,能深切地感受到四季的不同。叶澜教授说:“教育就是把生命本来就具有的活力绽放出来、呈现出来,让它成为推动每一个人前进发展的力量。”有了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教育活动中,适时植入四季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继而跟随四季的脚步,随季节而动,绽放他们的活力,在缤纷的活动中习得知识,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