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化特质
相比加拿大,我们的课堂人数较多,[15]在很多课堂中经常存在少数优秀生过多占用课堂资源的问题,教师为节约课堂教学时间,通常会让举手的优秀学生来回答问题。闵竹小学在“新基础教育”的影响下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开始注重让每一个学生公平而有质量地参与课堂学习。在闵竹小学的课堂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片段,当学生A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并没有给予反馈,而是让B复述、总结或是评价、补充A的观点,如果有必要,还会让学生C继续复述、评价或者是补充,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和积极思考、判断意见的合理性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大家全面把握问题,也有利于生成新的教学可能性。为了避免小组合作教学中优秀学生的替代现象,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地锻炼,闵竹小学的老师们也是在努力想办法,比如说先请成绩差一点的或是相对安静的学生发表意见,成绩最好的、最活泼的学生最后发表意见,评论意见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最后再由一位学生将大家的观点和意见统和起来。
闵竹小学的教师已经认识到,在班级教学中,学生作为独立个体,是平等但又有差异的存在,差异意味着他们之间可以彼此学习、合作。一节高质量的课堂通常具有全员参与和开放的特征,学生们通常能够热烈地围绕某一话题或问题展开讨论,每位学生都在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在积极思考各种意见的合理性,进而不断参与其中,表达自己的见解,或者对他人的评论表示赞赏或感谢,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收获一定是多元的。[16]在森瑞学校,因为班级人数较少,教师能够很好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最充分的探究时间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但是教师基本没有像闵竹小学的教师这样及时回收学生资源,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进一步整合资源,并在班级内实现共享。
注重人文关怀,创建一种民主平等、尊重差异的课堂文化,已是两所教师的共识。在对两所学校课堂教学的观察中,笔者发现,相比闵竹小学的教师,森瑞学校的教师在一些细小的教学片段中表现出更为强烈的人文关怀。在下面几个教学片段中,Edie老师的处理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教学片段6:Edie老师的科学课,主动举手的学生非常少
Edie老师看了看大家,说:“大家是不是还没有想好?那我再给大家一点思考的时间。(十几秒之后)现在愿意分享他的观点的同学还是不多,可是啊,我想要更多的小朋友来帮助我回答这个问题,那些还没有举手的小朋友,勇敢地举起你们的手,我需要你们的帮助。”
教学片段7:当有同学在分享自己的观点,但是其他同学却在私下讲话时
Edie老师:“(对讲话的学生)是不是你的声音太小了,大家没有听清楚呢?你可以再大声一些,我们在听他人表达自己的看法时,是不是也想他的声音能够大一些,对不对?”“(对全班同学)当你在分享自己观点的时候,其他人却在讲话,你心里会开心吗?你是不是也希望别人能够认真听我们的讲话,这是一种对人的尊重,我们应该尊重别人,这是一种起码的礼貌。”
教学片段8:小组合作之后,大家汇报自己的观点,但是汇报的同学声音比较低
Edie老师:“我们好像在举行一个聚会,但是我感觉自己被排除在整个聚会之外了,我听不清你们的想法,感觉就好像是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但是我却不知道一样。可能是今天来听课的朋友[17]很多,你们有些害羞。但是我很想听到你们的声音,知道你们的想法,所以我想请Winston再重复一遍。”
理性的作用是告诉人们行动的方向,但并不足以促成人去行动,只有情感才是促成人去行动的内在动力。[18]在闵竹小学的课堂中,虽然师生互动已不像传统课堂中那样生硬,比如课堂举手的人数比预期的要少时,教师通常会说“举手的同学有些少,大家可以再认真思考一下”等,但是与加拿大的师生互动比较起来,仍然缺乏一定的“情感性”与“温度”。这种现象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师生伦理有一定关系,在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存在严格的等级关系,这种等级关系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之中,也影响到了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