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探奥秘,多学科融通,领悟自育生命的意义价值
桃红柳绿,是草长莺飞最美好的时节。校内七年级学生正在学习生命科学学科的植物分类章节。科学教研组主动提出,要与班主任、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共同组织与策划,开展探春系列的学科活动,从春天开始,着手编写学生版的闵四校园植物志。
在生物教师的带领指导下,学生以班为单位,分工协作,开始校园植物的观察、辨识、分类、记载、编录,并配以学生自己拍摄或搜索的植物艺术照一张做身份证用。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或查找,或自创相关的诗歌一首,或描绘植物特征的美文一段,制作成特别的植物名片,并编辑成植物志。此外,班主任老师的参与则让这个活动有了更多的内涵与意义,在编志的基础上各班申请领养保护区,开展四季的观察、记录、养护活动,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和探索自然界的草木,以感受四季的更迭,同时领悟生命的奥秘与意义。这个长程的、多学科参与的活动中,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有的班级会根据校园香樟树不断发新芽、长新叶,生生不息的坚强品质,染绿了一年四季的特点,结合江川地区香樟家园的地域文化开展了香樟文化的探究活动。
此外,还有的班级学生对校园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草本植物——红花酢浆草(也称三夹莲),进行了观察、记录,发现这种植物从不要求任何的照顾与呵护,也不需要特别的生长条件,却能不断地清零和重生,其粉紫色的花轻盈、低调,开了一季又一季,每一次的绽放都新鲜如初。因此,班主任引导学生从草木的世界里感知、珍惜人间越来越稀缺的节制与安宁。这样的活动,这样的学习,对于正在成长的少年、未来世界的领跑者、建设者又何尝不是一种珍贵的教育与智慧的启迪!
由于这样的探索与实践,这样的创造与思考,2016年的春天,四中人收获了别样的经历、体验与成长。蓦然发现,教育的生活也可以过得这般诗意与美好!
而探索春季的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四中人放缓脚步,深情地凝望与谛听自然,而且也能亲身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精神生命被唤醒、被点亮后那种主动萌发绽放与拔节生长的力量!
《论语》中有这么一段:“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样一个无比感性而惬意的春天里的教育场景,曾让多少人感叹和向往!其实,只要我们用心,我们也完全可以去创造意义更为深远的、自然科艺人文交融的、天地人事相通的学校教育新生活,从而不断丰盈学校文化,滋养师生生命成长。
【注释】
[1]作者简介:屠红伟,上海市闵行区闵行四中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