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加拿大学校课堂空间表征

(一)中国和加拿大学校课堂空间表征

课题组所观察的中加学校课堂空间布局,是中国公立学校和加拿大安大略省公立学校(低年段教室)的典型布局方式。虽然加拿大学校教室布局类型多样,但基本的空间分割和功能设施是大体一致的。因此,个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图1、图2所示)。[12]

我们从功能区划分与特征和空间密度两个层面来比较中国和加拿大学校课堂空间表征的异同点(如表1所示)。

图1 合肥市翡绿小学教室平面图

图2 加拿大森瑞学校低年段(一、二年级)教室平面图

表1 中国和加拿大学校课堂空间表征比较

续 表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空间功能区的划分上,中加课堂空间都可以分为三个功能区,不同的是,中国翡绿小学的课堂空间是根据空间的物理特征进行划分的,而加拿大森瑞学校的课堂空间则是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进行划分的。森瑞学校课堂空间分类与安大略省的课堂教学活动指导紧密相关,安大略省识字与计算秘书处(Literacy and Numeracy Secretariat)于2007年发布了《能力建设系列:课堂三步法概述》,将教学过程分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小组展示三部分,课堂空间也相应地分为地毯活动区、探究活动区以及学习资源区三个区域。就空间所承担的功能而言,翡绿小学的教学区承担了课堂空间的大部分功能,包括教学、管理、储藏、休息、互动等,活动区承担了移动和课后娱乐的功能,文化区则在于营造求学、上进的班级氛围。翡绿小学课堂中各个功能区之间分工明确,但由于功能过于固定,呈现出相互孤立的状态。而森瑞学校的课堂空间功能区在承担各自独立的功能的同时还是相互协调的,学生可以根据教学活动或自身的需要进入不同的空间,相对于翡绿小学课堂空间来说更具有灵活性和统整性。在空间密度上,翡绿小学课堂空间密度明显大于森瑞学校,这也意味着翡绿小学学生每人所占有的空间资源和活动范围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