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养生之道
第三章论男子之精气神及其以“八”为单位的年龄特征。岐伯曰:“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则齿发去,形体皆极。肾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脏腑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26]
1.男子8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女子七岁“肾气实,齿更发长”,男子发育晚一岁,八岁而“肾气实,发长齿更”。就此而言,男孩可以比女孩晚一年入学。比如,女孩六岁入小学,男孩可七岁入小学。[27]
2.男子16岁,“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阴阳和,故能有子”。雄性激素充足,有生育能力。此阶段也是所谓青春期。因“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易发生手淫现象。西医认为手淫几乎无害,但中医视为有害。此阶段宜加大运动量,提供发泄的渠道。
3.男子24岁,“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这是显示出英姿勃发的男子汉的年龄,也是中医认为结婚的最佳年龄。
4.男子32岁,“筋骨隆盛,肌肉满壮”。这是所谓年富力强的年龄,也是适合成家与立业的年龄。
5.男子40岁,“肾气衰,发堕齿槁”。男人在40岁前后往往处于立业的多事之秋,种种人为的“虚邪贼风”不断,又恰逢“肾气衰”,很容易“发堕齿槁”。
6.男子48岁,“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在此阶段,男人面部容易出现色斑、肉瘤、白发,需“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警惕“以酒为浆”“醉以入房”“起居无节”。
7.男子56岁,“肝气衰,筋不能动”。人老先老腿,此阶段往往出现腿脚行动不便,尤其容易出现膝盖酸疼,须减少腿部运动,尽量避免爬坡、爬楼、爬山运动。壁虎在危险时刻会舍弃尾巴,以便保护关键部位。人在衰老阶段也会自动舍弃对四肢的照顾,先减少四肢的血气,以便为躯干供应足够的气血。当此之时,男人应该顺应自然,多静而少动,避免因人为加大运动量导致躯干部位供血不足而发生猝死。
8.男子64岁,“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则齿发去,形体皆极”。因肾水枯竭,导致骨质疏松,发鬓白,行步不正。而且,因雄性激素殆尽,男性形体与女性接近,趋向无性别特征。
一般而言,男子64岁之后则丧失生育能力。“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不过,也有“身年虽寿,能生子”的例外。
《素问·上古天真论》与《灵枢·天年》相呼应。《素问·上古天真论》重点论“精气”,《灵枢·天年》在“精气”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神”的问题:“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素问·上古天真论》以女子七年和男子八年为生长或衰老阶段,《灵枢·天年》不论男女,以十年为生长或衰老阶段:“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自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若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本篇最后以真人、至人、圣人与贤人的“道法自然”“天人相应”作为小结。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28]
《黄帝内经》所推崇的真人、至人、圣人与贤人,在《庄子·逍遥游》那里被称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黄帝内经》与《庄子》所推崇的人其实只有两种人。一是远离世俗的人。《黄帝内经》称之为“上古真人”和“中古至人”,《庄子》则称之为“无己”之“至人”。[29]二是在世俗之中却与世无争的人。《黄帝内经》称之为“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的“圣人”和“法则天地”之“贤人”,《庄子》则称之为“无功”之“神人”和“无名”之“圣人”。
总之,在《黄帝内经》那里,人有生长期和衰老期。女子的衰弱始于35岁,男子的衰弱始于40岁。若违背自然之道,背道而驰,则“年过半百则动作衰弱”。若法则天地,道法自然,则可望“超过百岁而依然动作不衰”。所谓道法自然,既可以离世而隐居,亦可以混世而超凡脱俗(“不汲汲于功名”)。若不汲汲于功名,“恬惔虚无”,“志闲而少欲”,节制人的食欲、性欲和名利欲,则可避免一切“虚邪贼风”之困扰。《上古天真论》赞之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