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清:从感性走向理性
班主任专业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从教育目标来看,任课教师主要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班主任则更侧重于促进学生社会性与个性的形成。从教育实践的性质来看,任课教师所对应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课程性学习的重要组成”,而班主任对应的班级建设,是“学生与教师在学校合作进行的社会性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14]从教育的工具来看,任课教师有较为系统的、固定的教材作为教学工具,而班主任工作并没有固定的教材可以参考,需要在研究学生,研究班级生活中创生班级实践。从教育研究来看,班主任不仅要研究教学领域,还要研究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的教育价值。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实践活动,班主任工作有着学科教学无法取代的育人价值。班主任属于专业工作人员,不管是其任命的条件还是其工作的过程都需要专业的理论与实践作为支撑。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并非如此。一般来说,人们对班主任工作性质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认为只要有爱心、责任心,对学生好,就算是优秀班主任了;一种是认为班主任工作并没有什么“含金量”,随时任命随时上岗。对于班主任工作目标的认识只是带好班级,管好学生,只要学生不违纪、不捣乱就万事大吉。对班主任工作的教育方式主张用强权约束学生,用纪律克制学生。
“新基础教育”主张在教育学立场下,重新审视班主任工作的性质。其一,班主任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着班主任工作价值追求的生命性。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具体的生命个体。从追求学生生命质量提升的角度出发,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并不只是教学组织的有力保障,班主任还是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这就需要班主任对学生的个体生长给予格外的关注与重视。其二,班主任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班主任需要形成对学生的理性认识。就基础阶段而言,班主任的工作对象大都是未成熟的儿童,儿童期又是人各方面的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班主任不仅要研究学生整体的规律,还要关注学生个体的特点。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学生个体的成长既会受到其直接接触的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一些间接因素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具有高度的理性去研究确定性因素,分析不确定因素,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策划、组织、重建。其三,班主任工作实践的复杂性意味着班主任对班级建设的综合重建。对班主任工作的内涵以及价值的重新认识,会使班主任对班级中内含的各种资源进行重新审视。学生是以整体的生命参与班级生活,班级中的各种资源对学生都产生着整体而综合的影响。因此,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对班级中所有的人力、物力进行整体把握,明晰学生与之的关系,以形成长程视野与长程教育系列,不断地追求新的发展,提升教育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