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的序列化
整个小学六个年级的四季序列活动需要建立一定的内容组织结构,从单元到课时,都要涉及各节气的常识。每个季节的每个活动均应结合活动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形成一个纵向内容的序列化排列,这样一是便于教师操作,二是便于学生学习。
1.横向内容的整体序列与过程
我们在四季活动的整体内容设计中,每项活动都围绕“内容选择”“活动方法”“活动组织”“活动评价”这五个维度进行,注重每项活动的系统融合,并主动将各项内容的设计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体现育人的全面渗透。比如,在活动方式上,形成多样化设计,结合学生特点和生活中丰富的活动资源,呈现灵活的样态。
➢阅读与观察:围绕物候、人事等现象,进行长期或短期的观察、记录,为总结比较提供数据;通过阅读、媒体欣赏、现场表演等形式,获得对节气的间接认识和感悟。
➢走访与考察:走访各界人士,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增加知识,开阔视野,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整理资料、运用资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查与实践:针对一个问题,开展多层面、多领域的调查研究,获得丰富、翔实、准确的资料;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等方式,获取对活动主题的直接的体会和感受。
➢研究与辩论:围绕主题开展多角度、多方面的讨论,以拓展思路,学会多角度考虑和分析问题;开展围绕主题的话题辩论,让学生形成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思维习惯。
2.纵向目标的层次架构与推进
学校四季活动的内容架构,除了关注横向内容的序列与过程,也十分关注内容间的关联,形成纵向的低、中、高不同年段的活动目标序列。如在自然节气生活中,对活动目标进行层次规划。
一、二年级主要结合节气特点观察昆虫、花卉、瓜果、蔬菜、农作物、天气、星空、运动、美食、服饰、社会活动等的变化,整体感知和体验节气文化。
三、四年级主要抓住节气和季节时令的变化,从艺术、生命、人文等领域开展相关活动,通过仪式、表演等形式关注人文领域,使内容与孩子的多学科认知相结合。
五、六年级主要抓住节气和季节时令的变化,从艺术、生命、人文、科学领域设计相关活动,通过制作、观察和探究等方式关注科学领域,使内容与孩子的知识体验、经验系统、创造能力相关联,提升孩子的综合思维与实践能力。
在具体活动中,体现各年段活动的层次差异。以白露为例:
➢一年级:亲亲小露珠——“摸摸”露珠,体验清晨的温度。
➢二年级:你好!小露珠——采集露珠,记录草丛里露珠的变化。
➢三年级:我是小露珠——语文课本中《小露珠》课本剧表演。
➢四年级:白露天气的研究——观察、表达天气的变化。
➢五年级:“白露水”的研究与制作。
➢六年级:白露习俗与我们的生活。
再以秋季四个节气为例,一、二年级的学生对节气没有明确概念,但他们习惯通过自然界的色彩、声音、线条、形态等去感知一切。基于儿童的认知习惯和各方面能力,一、二年级的节气活动主要采用大主题连贯推进的方式,分别通过绘制物候图和绘制人事图贯穿一年二十四个节气的体验活动。
三、四年级的节气生活体验主要以主题活动为基本组织方式,注重传统节日、校园生活与节气生活的整合。主题活动体验贯穿一年二十四个节气。
五、六年级的节气生活体验主要以研究性的项目发现为主要组织方式,通过若干研究主题,探索学习二十四个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