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经验扩张发展
2025年09月26日
(三)实用经验扩张发展
晋唐时期(265—907年),是中医药学在建立的学术范式支配下,大力发展临证经验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实用性的临证医药著作激增,以荟萃临证方药为主要内容。各医药著作中理论内容较少,直接陈述病、证、方、药的内容较多。此期,不仅综合性临证方书增多,而且临证专科著作也纷纷出现。即在诊断、病源证候、药物炮制等方面也出现了专门著作。在临床方面,儿科、妇产科、外科、骨伤科有了专书,五官科在综合方书中设有专篇。在唐代太医署,医学教育的专业设置已有体疗、少小、疮肿、耳目口齿、针灸、按摩等分科。虽然中医学在周代就有分科,但是晋唐时期分科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更加丰富、完善。这个时期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表现了中医学重视临证实用的倾向,这一倾向也是中医学贯彻始终的思想轨迹。如葛洪的《玉函方》《肘后救卒方》,雷敩的《雷公炮炙论》,龚庆宣的《刘涓子鬼遗方》,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苏敬的《新修本草》,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孟诜的《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为《食疗本草》),陈藏器的《本草拾遗》,王焘的《外台秘要》,王冰次注的《黄帝内经素问》,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昝殷的《经效产宝》等。此时期中医药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