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四季阴阳节律

(一)人体四季阴阳节律

人体在一年四季之中其阴阳变动存在节律性,春夏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一年四季将阴阳之气的多少分为两部分,其特点:以阳气为例,春夏生盛,秋冬衰减。以阴阳转化分,其特点:仍以阳气为例,夏季阳气盛极而转秋季渐衰,冬季阳气衰竭而转春季渐生。由于阴阳的转化,节律变动剧烈,人们稍不注意即不能与变化同步适应而发生病变,故夏秋之际、冬春之交患者较多,是疾病好发季节。一天的时间节律变化也是如此。所以断病四季、一天要审视症状发生的时间有一定的诊断和治疗指导意义。

1.午前甘温,午后凉润法退热案。患者,女,6岁。体瘦,每到夏令纳差身热,诊为小儿夏季热。1978年夏就诊,发热始于黎明寅卯,至辰巳之间(上午9时左右),体温最高达39℃,面部烘热,乏力,至午时降至37.5℃左右,口渴欲饮,自汗纳差,舌质偏红,舌苔薄,脉细数。此为气阴两虚所致。治宜:午前治以甘温,药用:党参15g,黄芪15g,柴胡12g,升麻6g,白术6g,陈皮6g,甘草3g。每日1剂,清晨服头煎,9—10时服二煎。午后治以凉润,药用:太子参15g,麦冬15g,五味子6g,罗汉果1枚。每日1剂,煎汁代茶饮。5天后热退纳增。

【按语】该患上午发热,午时以后热降,为气阴两虚,按时分治,午前益气,午后养阴,而愈。

2.午时头痛案。患者,女,45岁,1982年4月25日初诊。5年来,每至夏季中午12时左右即发前额部疼痛。痛时如裂,眼球鼓胀如脱。用诸止痛药无效。舌尖红,苔白少津,脉浮稍数。此为夏季心火当令,午时又为君火司令之期,当此阳旺之际,火热炎上,循手少阴之脉从心系上达咽,入目系,窜于头面,故头额痛作。治当清泄少阴之火,投泻心汤,3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饭前服。4月29日二诊,服药后症状稍减。继服一诊方2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饭前服。5月3日三诊,服药后头痛大减。改用竹叶石膏汤。5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饭前服,以调之。2年后告知,服药后头痛未发作,病瘥矣。

【按语】该患为三阴心经火邪引阳明胃经上侵头额而痛,故从季节昼夜阴阳节律变化出发,结合脉证,诊为少阴之火,引动阳明而发头额头痛。主用泻心汤,调用竹叶石膏汤使头痛愈。说明了诊断时不可忽视证情变化的时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