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的实践验证

二、两千多年的实践验证

中医学经过两千多年来的实践验证,真乃能够治愈疾病也。

1.在病因方面:有“三因”,即外因、内因、不内外因。

2.在病机方面:“两虚相得病乃成”,正邪之间的斗争,导致气机升降失常。

3.在临床方面:表现有阴阳失衡(即阴阳盛、衰、伤、格、竭及类证的表现)的本证以及类似的证候。

4.在治则方面:有“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5.在用药方面:有“七方”“十剂”“君、臣、佐、使”。七方,即大、小、缓、急、奇、偶、复也;十剂,即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宣可去壅,生姜、橘皮之属是也;通可去滞,木通、防己之属是也;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是也;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重可去怯,磁石、铁粉之属是也;滑可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涩可去脱,牡蛎、龙骨之属是也;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湿可去枯,白石英、紫石英之属是也”)也;方剂学中的君臣佐使,是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二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在方剂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称之为君、臣、佐、使。君指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要治疗兼证的药物;佐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使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如以治疗伤寒表证的麻黄汤为例,麻黄发汗解表为君药,桂枝助麻黄发汗解表为臣药,杏仁助麻黄平喘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6.在用法方面:有内服、外用、熏蒸、熨法等,还有非药物疗法的手术、针法、灸法、按摩、导引、刮痧、洗浴、放血,等等。

综上所述,循古访今,结论是中医药是科学的,她有明确的观念系统,完整的理论系统,实用的技术操作系统。应用此科学来指导临床,不但能够诊治疾病,而且还能够治愈疾病。如果没有用其科学性为指导,就不能诊断疾病、治疗疾病、治愈疾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