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与五(六)气的关系
五运,是形成气候变化的地面因素,也就是来自五方的五种气流的运动。这五种气流运动,概括起来不外乎来自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而五方生五行,所以五运实际上也就是五方五行之气的气流运行。《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御”是临御的意思。“五位”,即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这里的五位,包含着春、夏、长夏、秋、冬五时的含义。五时,是由于地轴并不垂直于地球绕日的轨道平面而造成的。所以五行临御五方,合应五时,就产生了寒、暑、燥、湿、风五时气候更迭的主气,反映出一年中气候寒、热、温、凉的变化,这就是运气学说对正常气候变化规律的认识。所以《素问·五运行大论》又曰“东方生风,风生木”“南方生热,热生火”“中央生湿,湿生土”“西方生燥,燥生金”“北方生寒,寒生水”。东南中西北五行御五位,化生在天的风、热、湿、燥、寒五气,在天的五气,又化生在地的木、火、土、金、水五行之形。这就是“在天为气,在地成形”的理论。“气”,就是五气;“形”,这里指万物之形体。这种形与气的化生关系,是运气学说对宇宙客观存在和天地都具有物质性的朴素认识。运气学说,将可以看得见的物质称为“形”,眼睛看不到的物质叫作“气”。气充盈于天地上下四方六合之间,一切事物的形成、发展和消亡,就是气的聚合、化散运动。所以《素问·天元纪大论》曰:“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为形,形气相感而万物化生矣。”“神”,这里指阴阳而言,因为阴阳变化神奇莫测,故称神。天为阳,地为阴,气为阳,形为阴,阳化气,阴成形。在天的风、热、湿、燥、寒五气的运动,下降于地,以生、长、化、收、藏,而成木、火、土、金、水五行之形,所以说“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发生与发展,都是“形”和“气”的运动化合,这就是“形气相感而万物化生矣”的含义。因此,五气和五行,分之则二,合之则一,化气为风、寒、湿、燥、火,成形为木、火、土、金、水。形气相感,形化气,气成形,形为阴,气为阳,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在推动着事物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