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阴阳失衡表现“盛衰伤格竭”的研究
中医学认为,阴阳平衡则健康,阴阳失衡则病发。人体发生疾病时,临床表现出阴阳失去平衡,就会出现“盛、衰、伤、格、竭”的证候。阳盛则热,阴盛则寒,为大热、大寒证,此为实热、实寒也。阳盛必耗阴,阳盛则阴病,伴有阴虚;阴盛必伤阳,阴盛则阳病,伴有阳虚,为虚热、虚寒证,此阴阳偏盛也。阳虚,阳不制阴则阴寒内盛,水液不化;阴虚,阴不制阳则火热内生,虚阳上扰,为虚寒、虚热证,此阴阳偏衰也。阴阳虚可相互影响,阳气虚弱导致阴精化生不足,而阴精亏损可影响阳气化生不足,而产生阳损及阴、阴损及阳变化的寒热错杂证,此阴阳两虚也。阴寒过盛,拒阳于外,为真寒假热证;热极深伏,阳热内结,格阴于外,为真热假寒证,此阴盛格阳,阳盛格阴也。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由于阴竭阳竭,阴阳不能够相互维系,为亡阴(阴脱)、亡阳(阳脱)证,此生命危亡也。概而言之,表、热、实证属阳,里、虚、寒证属阴。具体分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