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白芍

(九)白芍

白芍又名金芍药、将离。白芍用其根,为常用中药,民众习惯用于膳食。其含有芍药甙、牡丹酚、芍药花甙、挥发油、树脂、鞣质、糖、淀粉、黏液质、蛋白质、β-谷甾醇和三萜类等。其中有效成分芍药甙,具有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血流,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炎,抗溃疡,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每日用量9~15g。

【药用功能】具有补血,止痛,敛汗的功能。

【宜食】适宜血虚、阴虚之人胸腹胁部疼痛,胆囊炎,胆石症者;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者;自汗、易汗、盗汗之人;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征者食用。同甘草配伍,以缓解各种胸腹及四肢疼痛。

【忌食】由于白芍性寒,凡属寒性腹痛泄泻者忌食;小儿出麻疹期间忌食;服用中药藜芦者忌食。

【传说】华佗在宅后药园种草药,传授种植加工中药材技术。每味药他先仔细品尝后,才给病人用。有一个外地人送给他一棵芍药,种在屋前。他尝其叶、茎、花之后,觉得平常,似乎没有什么药性。一天深夜,在灯下看书,突然听到女子的哭声,很奇怪,推门出去却不见人影,只有那棵芍药。难道它就是哭泣的女子?看看芍药花,摇头自语:“你自己全身上下无奇特之处,怎能让你入药?”转身回屋。刚坐下又听到女子啼哭声,出去看时,还是那棵芍药。觉奇,喊醒熟睡的妻子,将发生的事说给她听。妻子望着窗外的花木药草说:“这里草木,到你手里都成了良药,被你用来救活了无数病人的生命,独这株芍药被冷落一旁,它自然感到委屈了。”华佗听罢笑道:“我尝尽了百草,药性无不辨得一清二楚,该用什么就用什么,没有错过分毫。对这芍药,我也多次尝过了它的叶、茎、花,确实不能入药,怎么说是委屈了它呢?”事隔几日,华夫人血崩腹痛,用药无效。她瞒着丈夫,挖起芍药根煎水喝了。不过半日,腹痛渐止。她把此事告诉了丈夫,才知道他确实委屈了芍药。后来,对芍药做了细致的试验,发现它不但可以止血、活血,而且还有镇痛、滋补、调经的功能。《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名医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新修本草》(《唐本草》):“益女子血。”《日华子本草》:“治风补痨,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明目;治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晕,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目赤,胬肉。”《医学启源》:“安脾经,治腹痛,收胃气,止泻利,和血,固腠理,泻肝,补脾胃。”王好古:“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鼽衄,目涩,肝血不足,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滇南本草》:“泻脾热,止腹疼,止水泻,收肝气逆疼,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