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科疾病

(二)外科疾病

1.痔疮 是肛门下端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张,所形成的一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的一种慢性疾病。这种静脉团俗称痔核,中医称为痔疮。有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种。多由湿热内积,久坐久立,饮食辛辣,大便秘结等,导致浊气瘀血流注肛门而患病。临床特征,内痔以便血为主,外痔以坠胀疼痛、异物感为主。如痔核经常出血,久之引起血液亏损,导致血虚。如痔核黏膜破溃,感染湿毒,则可发生肿痛。如痔疮久者,遇年老体弱,肛门松弛,气虚不能升提,痔核容易脱出,且不易自行恢复。治疗妙方如下:①治外痔方:生大黄10g,黄芩15g。每日一剂,水煎服。症状缓解停服。②治内痔方:鱼腥草10g,马齿苋12g,槐花18g,五倍子4.5g。每日一剂,煎汤熏洗患处。症状缓解停服。③治内外痔方:鲫鱼1尾,韭菜200g。将鱼去鳞除内脏洗净,韭菜净切断,煮熟吃鱼。症状缓解停服。④治痔出血方:槐花30g,生大黄9g,苦参30g,生地30g。每日一剂,水煎服。症状缓解停服。⑤治痔疮肿痛方:秦艽6g,桃仁6g,皂刺10g,苍术10g,防风6g,黄柏10g,当归尾10g,泽泻10g,槟榔10g,制大黄10g,槐花10g。每日一剂,水煎服。症状缓解停服。

2.脱肛 是指肛管和直肠的黏膜层以及整个直肠壁脱落坠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此病属于中医脱肛范畴。此为气血亏虚,中气下陷,新陈代谢功能减弱,自身免疫力降低、疲劳、饮酒过度而致。本病多见于老人、小孩、久病体弱、多产妇女。病初肛门发痒、红肿、坠胀等,但可以收回。日久可引起肛门发炎,红肿,糜烂,溃疡等。最终变成绞窄性坏死。治疗妙方如下:①治小孩脱肛方:泽兰叶30g。每日一剂,水煎取汁,用热药汁熏洗,每日1~2次。症状缓解停用。②治虚弱脱肛方:黄芪30g,党参20g,升麻10g,白术10g,五倍子5g,乌梅6g,小茴香6g。每日一剂,水煎服。症状缓解停服。③治脱肛方:黄芪30g,续断10g,菟丝子12g,山茱萸15g,柴胡5g,知母9g,桔梗9g,防风6g,升麻3g。每日一剂,水煎服。症状缓解停服。④治脱肛外用方:黄芪、升麻、枳壳、五倍子各等量。为细末,取药面30g,用米醋调成糊状,敷脐部,外用胶布固定。药干取下,每日3次。症状缓解停用。

3.肛裂 是一种肛管齿线以下皮肤全层皲裂的一种疾病。由于肛管解剖上的特点,此处皮肤在排便时候,因为肛管扩张容易创伤,而造成全层撕裂。撕裂的创面常常因为感染而形成溃疡,创面较为平坦且硬,颜色灰白,溃疡下端呈一袋状皮赘,好像外痔,伴有肛门疼痛。治疗妙方如下:①肛裂1方:大黄3g,肉桂4.5g,代赭石2g。每日一剂,研细面,分2次服。症状缓解停服。②肛裂2方:白及150g,蜂蜜40g。将白及入锅,加水适量,煮沸至汁稠,除去白及,用文火将药汁浓缩成糊状,离火,与煮沸的蜂蜜混合均匀,冷后装入瓶内备用。用法,大便后涂患处,外用敷料固定,每日一次。症状缓解停用。③肛裂3方:玄参20g,生地15g,麦冬20g,火麻仁15g,冬瓜仁12g,杏仁6g,枇杷叶12g。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饭前服。症状缓解停服。

4.疝气 俗称“小肠气”,是指腹腔内容物向外突出的病证。可因部位不同而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腹股沟疝、股疝、小儿脐疝等。其发病多与肝经有关系,故有“诸疝皆属于肝”之说。本病多以气痛为主要症状。治疗妙方如下:①治疝气1方:小茴香25g,鸡蛋2个,食盐、黄酒各适量。用法,小茴香加食盐炒至焦黄色,研末,然后将鸡蛋打碎取蛋清和蛋黄,放入小茴香末拌均匀,放少量食物油煎炒熟。每天晚睡前与温黄酒同服。每日一剂,连吃4剂为一疗程。隔5日再服。治小儿疝气效佳。②治疝气2方:荔枝核、大茴香等份,黄酒适量。用法,将荔枝核炒黑,大茴香炒焦,共研细末。每次5g,每日2次,早晚饭前以温黄酒送下。治疝气疼痛。③治疝气3方:干老丝瓜1个,陈皮10g。用法,丝瓜焙干,与陈皮两味,研细末。每次9g,每日2次,开水送服。治疝气肿痛。

5.颈淋巴结结核 是发生在颈部由结核杆菌感染所引起的淋巴结慢性炎症。该症常累及多个淋巴结,在颈部一侧或两侧,颌下或胸锁乳突肌前后缘和肌肉深面的好发部位。初期淋巴结肿大、变硬,可以孤立活动,随着病程进展,病变淋巴结肿大,与周围组织粘连,或相互粘连成串成团。后期坏死,形成脓肿,或破溃成慢性溃疡或窦道,流出干酪样稀薄脓液。本病属中医瘰疬,俗称鼠疮。因为肺肾阴虚,气血两亏,肝气郁滞,痰热互结而致。治疗妙方如下:①1方:猫爪草15g,山慈菇10g,土茯苓15g,牡蛎15g(先煎),浙贝母10g,金银花30g,连翘20g,蒲公英15g,地丁15g,全蝎5g,蜈蚣1条。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治颈淋巴结结核初期。症状缓解停服。②2方:夏枯草12g,玄参15g,生地9g,赤芍9g,郁金9g,牡蛎18g(先煎),苏梗6g,石斛9g,麦冬9g,蒲公英15g,猫爪草15g。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治颈淋巴结结核肿硬疼痛,转动不便。症状缓解停服。③3方:玄参150g,黄连60g,川贝母8g,连翘10g,山栀子5g,薄荷5g,桂枝5g,麦芽5g,昆布5g,瞿麦10g。上药为细面,每次6g,每日3次服。治颈淋巴结结核破溃日久证。症状缓解停服。

6.疮疡 是体表浅显部位及皮肤病患的总称。临床分类包括痈疽、疔疮、疖肿、流注、瘰疬等。多由毒邪内侵,邪热灼血,气血壅滞而成。患处皮肤肿硬,痒痛难忍,脓肿流水,多伴有烦躁不安,口渴便秘等表现。治疗妙方如下:①1方:贯众、川芎、茵陈、地骨皮、荆芥、独活、防风、萹蓄、甘草各10g,当归15g。上药为粗粉,每日一剂,水煎取汁,外洗患处。治疮肿。症状缓解停服。②2方:生大黄15g,当归10g,花粉7.5g,皂角刺7.5g,牡蛎7.5g,芒硝7.5g,连翘7.5g,金银花5g,赤芍5g,黄芩5g。每日一剂,水酒各一半,煎煮取汁60毫升,每次20毫升,饭后分3次服。治疮肿作脓。症状缓解停服。③3方:川芎、当归、生地、熟地、人参、黄芪各10g。每日一剂,水煎服。治疮疡出血。症状缓解停服。

7.疔疮 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的疾病。发病迅速,身体各部都可发生,以颜面和手足多见。表现为疖肿发展迅速,疮形如粟,坚硬如钉,伴有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本病发生由外感疫毒,内蕴内毒,毒疫积于皮肤,导致气血凝滞而发病。治疗妙方如下:①三花治化脓性疔疮方:金银花30g,野菊花12g,槐花6g,黄芩9g,赤芍9g,连翘12g,地丁9g,板蓝根30g,牡丹皮9g,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饭前服。症状缓解停服。②黄连治初起寒热疔疮方:黄连10g,黄芩15g,黄柏12g,连翘12g,生地15g,苏木10g,当归12g,羌活10g,独活10g,汉防己10g,知母12g,桔梗10g,防风10g,甘草3g。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饭前服。症状缓解停服。③南星附子治疔疮方:生南星、生附子各等份。上药等量共研细末,备用。用时取适量药末用香油调均匀敷在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敷2~3小时。症状缓解停用。

8.疥疮 是由疮毒细菌传染而引起的疾病。初起形如芥子之粒。多因卫生不良,或接触疥疮之人被感染,也有时因风、湿、热、虫郁于肌肤引起。一般是由手指或手丫处发生,渐渐蔓延到全身,头面不易波及。搔痒过度,使皮肤破裂,流出血水,结成干痂,其中有虫,日久化脓,又痛又痒。治疗妙方如下:①苦参治疥疮方:苦参30g,花椒12g。每日一剂,水煎取汁,每日早晚外洗。症状缓解停用。②苍术治疥疮方:苍术250g,苦参125g。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6g,每次1丸,每日2次饭前服。症状缓解停服。③槟榔治疥疮方:槟榔、苦参各等份。上药共研末,备用。用时,取药末用香油调成糊状,涂擦患处,每日3次。症状缓解停用。

9.急性乳腺炎 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组织急性化脓性病变。在哺乳期和初产后3~4周的妇女,由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引起。初期表现乳房部红肿热痛,治疗不及时,可形成脓肿、溃破或瘘管。常伴有皮肤灼热,畏寒发热,患乳有硬结触痛明显,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属于中医学的乳痈、吹乳等范畴。由于情绪不畅,肝气不舒,导致经络阻塞,气血瘀滞而发病。治疗妙方如下:①瓜蒌治急性乳腺炎方:全瓜蒌1个,蒲公英45g。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饭前服。症状缓解停服。②柴胡治乳痈方:柴胡15g,羌活20g,独活10g,葛根10g,姜炭6g,全瓜蒌20g,漏芦15g,鹿角霜30g(先煎),路路通10g,川芎10g,丝瓜络10g,桃仁10g,红花10g。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饭前服。症状缓解停服。③蒲公英治急性乳腺炎方:蒲公英25g,金银花25g,全瓜蒌25g,连翘15g,青皮10g,陈皮10g,王不留行10g,黄芩10g,路路通12g,益母草25g。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饭前服。症状缓解停服。

10.附睾炎 是常见男性生殖系统疾病之一。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附睾炎,多继发于尿道、前列腺或精囊感染;慢性附睾炎常由急性附睾炎治疗不彻底引起。属于中医学子痈范畴。表现为突然发病,阴囊内疼痛、坠胀,伴有发热、恶寒等全身感染症状,疼痛放射至腹股沟、下腹部及会阴部。治疗妙方如下:①龙胆草治急性附睾炎方:龙胆草15g,车前子30g(包煎),生地20g,柴胡12g,大黄9g(后下),橘核12g,枳实12g,荔枝核12g,五灵脂12g,海藻30g,昆布20g,川楝子15g,桃仁12g,木香12g(后下),地龙15g。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饭前服。症状缓解停服。②桑螵蛸治附睾炎方:桑螵蛸30g,大黄10g,白芷15g。共为细末,备用。用时,取药末用陈醋调成糊状,外敷,每日一次,敷3~5小时。症状缓解停用。③蝉蜕治附睾炎方:蝉蜕10g,冰片1g。蝉蜕加水300毫升,用文火煎煮10分钟,急取汁将冰片碾碎加入药液中,随即熏洗患处,每日一次。症状缓解停用。

11.慢性阑尾炎 是一种常见的腹部疾患。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经常隐隐疼痛,或剧痛,按之疼痛加重。此病属中医肠痈的范畴。多由饮食不节,毒邪壅滞而发病。治疗妙方如下:①1方:生石膏(先煎)、薏苡仁、蒲公英、金银花各25g,生大黄、败酱草、牡丹皮、桃仁各15g,元胡索、川楝子各12g。每日一剂,水煎服。治慢性阑尾炎。症状缓解停服。②2方:桃仁、红花、紫荆皮、当归、赤芍、乳香、没药、白芷、石菖蒲各10g。上药为细面,每次45g,用米醋调敷患处,每日1次,敷3小时取下,治慢性阑尾炎右下腹部及全身疼痛。症状缓解停用。③3方:金银花30g,连翘30g,败酱草15g,生大黄15g(后下),芒硝9g(冲服),牡丹皮9g,冬瓜仁18g,桃仁9g,丹参20g,白芍24g,柴胡6g,薏苡仁18g。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饭前服。治慢性阑尾炎,未化脓,而发热者。症状缓解停服。

12.破伤风 是由破伤风杆菌经伤口侵入肌体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性疾病。毒邪侵入人体,产生外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发前表现为乏力,多汗,头痛,嚼肌酸胀,烦躁,或伤口有紧张牵拉感觉。症状多由头面开始,扩展到肌体和四肢,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屈肘,半握拳,屈膝等。稍有异物刺激,即能引起全身性、阵发性肌肉痉挛和抽搐,以致营卫失和和肌腠经脉、筋脉痉挛,有的出现发热,头痛,畏寒等症状。甚者身体衰竭、窒息或并发肺炎危及生命。治疗妙方如下:①僵蚕治破伤风方:僵蚕9g,蝉蜕9g,葱白6g。上药共捣为饼,贴患处。症状缓解停用。②南星天麻治破伤风方:天南星6g,天麻9g,全蝎3g,僵蚕9g,蝉蜕6g,蜈蚣2条,朱砂0.6g(冲服)。每日1剂,水煎分3次饭前服。症状缓解停服。③蝉蜕治破伤风方:蝉蜕500g。为细末,每次9g,每日3次,黄酒调服。症状缓解停服。

13.烧烫伤 也叫灼伤,是指高温(包括火焰、蒸汽、热水等)、强酸、强碱、电流、某些毒剂、射线等作用于人体,导致皮肤损伤,有的可深在肌肉、骨骼,严重的合并休克、感染等全身变化。按损伤深浅分为三度:Ⅰ度烧伤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Ⅱ烧伤表现为皮肤焦黑,干痂似皮革,无疼痛感和水疱;Ⅲ度烧伤表现为感染,脱水,休克,血压下降等。治疗Ⅰ度、Ⅱ度烧烫伤妙方如下:①1方:鲜蒲公英适量,白糖、冰片各5g。将鲜蒲公英绞汁,加入白糖、冰片。涂患处,每日3次。治烫伤,烧伤。症状缓解停用。②2方:生大黄50g,燕子窝泥20g,冰片4.5g。上药为细面,用米醋调匀,涂患处,每日2次。治Ⅰ度烧伤,烫伤。症状缓解停用。③3方:黄连30g,红药子30g,冰片3g。上要研细面,用香油调匀,外涂患处,每日一次,外用纱布覆盖。治Ⅰ度、Ⅱ度烧伤。症状缓解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