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肾病(肾病综合征)的论治研究与应用

(二)水肾病(肾病综合征)的论治研究与应用

肾病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的水肿等疾病范畴。依据中西医对本病证病因病理的认识,本病为外感、内伤侵袭肾脏,疾病、其他脏腑导致的肾脏改变。临证表现为水肿、肾功能改变,并诊治原则和方法,拟定为“水肾病”。下面依其病因病理及其原发病,进行加减治疗。

1.基本方药

【主治】水肿,肾病综合征。

【功效】温阳利水,恢复肾功能。

【药物组成】黄芪50~80g,淫羊藿15~30g,红参10~15g(先煎),熟地25g,白术25~40g,菟丝子15~25g,山药15g,土茯苓25~60g,连翘10~15g,茯苓15~25g,泽泻20~45g,仙鹤草15~25g,生地35~45g,仙茅10~15g,海螵蛸20~35g,车前子15~25g,蝉蜕5~10g,秦艽10~15g,山楂6~15g,桔梗6~9g,苍术10~15g,女贞子10~15g,九香虫6~9g,鸡血藤15~25g,威灵仙6g,滑石15~25g(包煎),甘草3g,炙甘草6g,夜交藤10g。

【制方原理】黄芪、淫羊藿、菟丝子为君药,补肾健脾益肺,恢复肾功能。红参、熟地、土茯苓、连翘、山药、白术为臣药,调气血,平阴阳,促进肌体代谢。仙茅、茯苓、泽泻、车前子、滑石、仙鹤草为佐药,温阳育阴,消肿降压,驱除血尿及肾功异常指标。生地、海螵蛸、蝉蜕、秦艽、山楂为使药,凉血活血,收敛疏表,促进肾功能恢复。鸡血藤、女贞子、苍术、桔梗、九香虫为五脏药,补益五脏,促进气机代谢;威灵仙、甘草、炙甘草、夜交藤为引经调和药,引药达病所,畅利三焦,安神健体。诸药共奏温阳利水,恢复肾功能的功效。

2.临证加减

水肾病,病理复杂,症状变化多端,病程长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观其脉症,分析病理,进行加减治疗。①复感风寒加麻黄6~9g(先煎),桂枝10g,以解表利尿。②倦怠内热,尿潜血,有白细胞加党参6~12g,有红细胞加白茅根25~45g,以摄血清热止血。③浮肿尿蛋白加太子参15~30g,益母草15~25g,制附子5~9g,桂枝10~15g,以温阳摄精,消肿降蛋白。④身痛尿酸高者,加威灵仙15g,地龙6~9g,山慈菇6~15g,以止痛排酸。⑤少尿肌酐高加肉苁蓉30~45g,丹参15~25g,萆薢9~15g,砂仁6~15g,以利尿降肌酐。⑥阴虚阳浮,眩晕、头痛、血压高加钩藤6~10g(后下),天麻10~15g,川芎10~15g,白芍25g,石决明25~35g(先煎),以滋阴潜阳,降血压。⑦阴阳反作,代谢失常,呕逆加半夏6~10g,生姜9~15g;便溏加焦白术20~25g,补骨脂10~15g;便秘加生大黄6~15g(后下),芒硝6~15g(冲服),以升清阳降浊阴,促进肌体代谢。⑧疲乏无力,血浆蛋白低加紫河车6~15g,龟板胶6~10g(冲服),以强身补蛋白。⑨易疲劳,血脂高加灵芝10~15g,决明子10~25g,姜黄6~15g,荷叶6~12g,以强体提神,消降血脂。

3.中西医融合诊治“水肾病”的有关问题

临床实践中,运用中西医融合态靶思维方式,依据中西医对肾病综合征的诊治分析认识,拟定了诊治方案,现记述如下:①关于病名:主要症状为水肿,病位在肾脏,故病名为“水肾病”。②治疗原则:病情复杂,正气不足、免疫力下降,脏腑阴阳失调,气机升降失司,肌体代谢紊乱,尤其是肾脏功能紊乱,故治则为温阳利水,恢复肾功。③基本方:依法组方遣药,依症状调量,分君臣佐使和五脏维系药及引经调和药等六个部分。④态靶加减:根据症状和辅助检查指标,依据辨证和现代药理研究,对肾病综合征临床常见的症状和异常指标,进行加减用药。总之,此方案,虽有一定临床经验和配伍依据,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但毕竟是一种新的尝试,对肾病综合征肾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但还不能彻底解决病变问题,故有待临证进一步观察及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