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茯苓

(十二)茯苓

茯苓又名松薯、松苓,是一种食用菌,自古至今,就用茯苓制成茯苓糕、茯苓饼、茯苓粥、茯苓包子、茯苓混沌、茯苓酒等供食用。茯苓含有直接参与体内衰老过程的重要物质——卵磷脂,还含有蛋白质、脂肪、葡萄糖、无机盐以及多糖。茯苓多糖可以明显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增强T淋巴细胞功能,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还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抑制胃溃疡的发生,保护肝脏,防止肝细胞坏死,以及有利水、降低血糖等作用。每日用量9~15g。

【药用功效】健脾胃,利水消肿,抗衰老,抗癌。

【宜食】适宜小便不利,脾虚食少,大便泄泻,水肿胀满,包括心源性水肿、肾炎水肿、癌性水肿、脚气水肿之人;老年人及癌症病人;肝病、糖尿病、肥胖病、脱发以及美尼尔氏综合征患者食用。

【忌食】凡属中气下陷,虚寒滑精者忌食。

【传说】苏辙年少时体弱多病,夏天因脾胃弱而饮食不消,食欲不振;冬天因肺肾气虚而经常感冒、咳嗽。请许多医生治疗不愈。苏辙到而立之年后,学习养生之道,练习导引气功,服茯苓一年后,多年之病痊愈。从此,他便研究药物养生,并写了《服茯苓赋并引》一文。文中写道:服茯苓可以固形养气,延年而却老者。久服能安魂魄而定心志,颜如处子,神闲气定。我国魏晋时期,茯苓就被当作养生佳品,王公大臣们常将茯苓与白蜜同服。到了清朝,慈禧长年让御厨为她制作茯苓饼食用。茯苓因其药用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和功用。赤茯苓利湿作用强,治疗小便黄赤,尿涩痛。茯苓皮利水作用较好,用于治疗水肿、小便短赤。茯神安神利水作用较强,治疗心悸健忘,小便不利。茯神木能平肝安神,用于治疗心区憋闷、失眠等。而朱茯苓宁心安神作用强,用来治疗心悸失眠。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肺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作用。古代把茯苓列为上品 ,有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的作用。老人常将白茯苓粉与粳米同煮粥服用,有养生之效。长寿之人常服茯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