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生时间与季节、月亮相位及昼夜变化节律的关系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分娩时间与自然界周期变化存在着相关关系,这是中医“人与自然相应” 的整体观的体现。这种关系对优生学及预测产时有一定意义,对进一步了解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的影响有参考价值。目前的研究主要在分娩时间与季节、月亮相位及昼夜的关系上。分娩与季节:调查统计发现,四季产妇顺产率,春夏为69%,秋冬为79%。分娩与月亮相位:在一个太阴月里,人的出生数有较明显的变化规律,有四个高峰值分别位于太阴月的初一、初八、十六、二十三。从太阴月中朔、上弦、望、下弦在太阴月日期的对应分布中可看出,朔固定在初一,上弦多在初八,望多在十六,下弦多在二十三。人的出生数偏多的日期正好对应于月亮的朔、上弦、望、下弦四个相位,其中以望月出生人数最多。分娩与昼夜:《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将昼夜分为平旦(4—8时)、日中(10—14时)、日西(15—19时)三个时间变化阶段,每个阶段4个小时,结果:平旦大于日中,日中大于日西。昼夜按《内经》记载分为阳中之阳、阳中之阴、阴中之阴、阴中之阳四个时期,每个时期6个小时,结果:四个时期的出生人数是阴中之阳与阳中之阳时(下半夜与上午)多于阴中之阴时(上半夜),后者又多于阳中之阴时(下午)等。从以上可见,新生儿出生数在阳气开始生发和阳气隆盛的时候,即下半夜至中午这段时间,明显高于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候,即下午至上半夜。而阳气生发的平旦最多,阳气隆盛的中午次之,阳气已虚的日西最少。说明的问题:①四季变化对分娩、受孕有影响,秋冬分娩数较多,其受孕在冬末春初。②分娩在月亮相位中望月最多,受孕时间以朔及上弦月期间为多(经潮后15~16日正是排卵时间)。③分娩与昼夜的关系,下半夜至中午这段时间人体阳气作用为渐生而盛时,促进了分娩;午后至上半夜阳气渐降而衰时,抑制了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