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气昼夜运行节律

(二)卫气昼夜运行节律

卫气循行机体内外、五体五脏有时间周期:白昼主要行于体表经络,夜间主要行于体内五脏,昼行于经络有二十五周次,夜行于五脏亦二十五周次。五十周次以后,卫气与营气相会,再进行第二日循行。每日平旦时卫气由睛明(睛明穴)内出,渐次行于足太阳、手太阳、足少阳、手少阳、足阳明、手阳明,再入足少阴经后复行至目为一周。二十五周次后,白昼将尽,夜晚已临,卫气开始内入五脏,由足少阴注入肾,肾再注入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一周,循行二十五周次后又复行于目,开始白天的部位循行。卫气在人体内外阴阳不同部位的循行是严格按照昼夜变化进行的,与太阳活动同步。卫气运行还有月、年变化节律,当月圆或夏季时人的卫气畅行充实,月缺或冬季时人的卫气滞涩行艰而少气,收缩于内,内著骨髓,人类的睡醒节律是受卫气运行节律控制的,卫气昼夜运行节律能用以解释人类寤寐机理。卫气行阳行阴有昼夜不同之规律,人体也有昼醒夜寐之节律。如果人体卫气昼夜运行节律发生紊乱,人类睡眠节律也会出现多寐少寐的现象。多睡是卫气不行于阳,久留于阴之故;少寐则是卫气不入于阴,久留于阳之故。在卫气运行节律选择施治时机,三阳经及体表病变,宜在卫气行阳之际,即白昼治疗;病在五脏,宜在卫气入内循行之际,即夜晚治之。故临床对皮肤肌肉、关节、皮毛等病变可在白天用药,对五脏疾病,可在夜间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