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疾病发作周期因时诊断
1.了解疾病发作的昼夜,分清阴阳虚实:人体阴阳气血活动旺衰与分布部位有昼夜的不同,合之自然外界阴阳盛衰的变化,影响到疾病,可使不同的阴阳属性病变在不同的时间周期中发生、改变。人体、自然、疾病之间的关系:自然界阴阳变化→人体阴阳变化→两者阴阳不同属性疾病的变化。阴阳虚实不同属性病变在昼夜不同周期中加重或减轻的一般规律:凡属阳盛类病变多在白昼午后加重;凡属阴盛类病变多在上半夜加甚。凡属阳虚类病变多在白昼,主要是上午、中午之时减轻,而在夜间,尤其是下半夜病情加重;凡属阴虚类病变多在午后加重,夜间主要是子夜以后减轻。
2.注意子午卯酉,诊断阴阳失调:子午卯酉是昼夜之间的四个不同时辰,在这四个时辰中,自然界、人体阴阳活动处于相互转换的剧烈变动状态。子时由阴盛而转为阳始旺、阴渐衰,午时由阳旺而转为阴始盛、阳渐衰,卯时阳与阴持平,酉时阴与阳持平。人体在自然界长期影响下,顺应了自然界阴阳转换波动,通过自我调节,机体阴阳也逐渐有了相应的昼夜变更。在病变时,机体自我调节功能减低,对外界适应能力也有所下降,难以因时而有相应变动,患者机体病情变化就会出现明显而具特征性的表现。阴阳失调的病人病情发作就具有好发于昼夜之中子午卯酉的时间特性。注意观察子午卯酉四个时辰的病情波动,有助于诊断阴阳失调病变。临床经验是子时发病最多:在子时发病,多属胆系病变,阳虚患者,以温胆汤、正胆汤(温胆汤加酸枣仁、代赭石)、枣仁甘草汤及温阳诸方效高。在子、午两时辰均发病的多属少阳证、阴阳不相调和,多用小柴胡汤加减,协调阴阳。只在午时发病,不宜用小柴胡汤。
3.气血有时间流注,脏腑病位不同:气血在人体脏腑中按时循序依次流行灌注,使得脏腑功能活动在一日之中有旺衰之时,这对机体病变也产生影响。根据气血流注与脏腑功能活动盛衰去观察分析疾病变化时间,故有助于诊断。根据子午流注气血因时流注脏腑经脉说诊断疾病,应了解脏腑气血旺盛时,属实证的可因脏气与病气相旺而病情加重。在脏腑气血衰减时,属虚证的因无脏气补益而病增。而脏气值令之时当旺不旺,往往致虚证发作。
4.四季有更替,舌脉也有常异:受四时寒暑变化影响,正常脉象有春浮、夏洪、秋毛、冬沉的生理变化。一般认为,常脉应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数不缓、节律一致等。舌象在四季中因受气温、湿度、气压、饮食、起居等自然环境与人体活动等不同变化的影响而有变化。春天多见舌尖偏红,舌苔薄白而少,干湿适中,舌体偏瘦小。夏天在夏初多见舌质偏红,舌苔薄白而布满舌面,干湿适中,舌体偏胖;梅雨季节时,舌质多见嫩红,舌苔略厚而微腻;夏末秋初,舌质略见淡白,舌苔薄白根微黄腻,舌体偏胖,多见齿印。秋季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而略干,舌体适中。冬季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而湿润,津液较多,舌体适中。观察舌脉应重视四时之变,以区分常人与患者的舌象。
5.依据四时发病特点,有助确切诊断疾病:《内经》曰:“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四时各有好发病证,临证应结合发病规律,诊视疾病。对慢性病变的因时诊断还有助于进一步判别其阴阳虚实病性,如阳虚阴盛者,其病冬重而夏轻,阴虚阳盛者,其病夏重而冬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