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病欲解时的预测

(一)六经病欲解时的预测

张仲景的六经病,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的病变,是用以说明外感病变的六个变化时期。《伤寒论》中不仅提出了六经病的证候提纲,辨治方法及方药,还总结归纳出六经病在昼夜之中趋于缓解、痊愈的时间范围: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巳午未,9—15时,阳盛阴衰);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申酉戌,15—21时,阳渐衰阴渐盛);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寅卯辰,3—9时,阳渐生而旺);以上为昼。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亥子丑,21—3时,阴盛阳衰);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子丑寅,23—5时,阴由盛渐衰阳渐生);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丑寅卯,1—7时,阴渐衰阳渐生);以上为夜。

每经病欲解时各占三个时辰六个小时,每经病欲解时又都有一个主要时辰,包括子午卯酉这四个昼夜阴阳持平转化时辰,以及丑寅两个阴气渐衰、阳气初生渐盛时辰。并有三阳经病多在白昼欲解,三阴经病多在黑夜欲解的规律。

六经病欲解时:太阳病巳午未(9—15时,阳盛阴衰),主时辰午;阳明病申酉戌(15—21时,阳渐衰阴渐盛),主时辰酉;少阳病寅卯辰(3—9时,阳渐生而旺),主时辰卯;以上为昼。太阴病亥子丑(21—3时,阴盛阳衰),主时辰子;少阴病子丑寅(23—5时,阴由盛渐衰阳渐生),主时辰丑;厥阴病丑寅卯(1—7时,阴渐衰阳渐生),主时辰寅;以上为夜。

白天:少阳病(寅卯辰3—9时,阳渐生而旺),太阳病(巳午未9—15时,阳盛阴衰),阳明病(申酉戌15—21时,阳渐衰阴渐盛)。

夜间:太阴病(亥子丑21—3时,阴盛阳衰),少阴病(子丑寅23—5时,阴由盛渐衰阳渐生),厥阴病(丑寅卯1—7时,阴渐衰阳渐生)。

三阳:少阳3—9时,阳渐生而旺;太阳9—15时,阳盛阴衰;阳明15—21时,阳渐衰阴渐生。

三阴:太阴21—3时,阴盛阳衰;少阴23—5时,阴由盛渐衰阳渐生;厥阴1—7时,阴渐衰阳渐生。见下图。

欲解时的机理:六经病欲解时间问题是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而立说的。天之阳气旺于昼,人之阳气应之;天之阴气旺于夜,人之阴气应之;而分主十二时辰。因此,六经病可借助所主的时辰上的天之阳气或阴气之旺盛,使正胜邪退而病解。三阳经病欲解时多在白昼,三阴经病欲解时多在黑夜:实际上三阳经是在白昼的不同阶段、三阴经是在黑夜的不同阶段欲解的。因为一日中有昼夜阴阳的变化,而昼夜不同阶段又有各自阴阳变化的不同。如平旦阳气升,日中阳气隆,日西阳气衰;平旦阴气收,日中阴气衰,日西阴气渐升。夜晚也有入夜阴气生,夜半阴气隆,夜半后阴气渐衰;而阳气相对则有入夜阳气入里,夜半阳气最衰,夜半后阳气渐升等变化。三阴、三阳经各经阴阳盛衰多少各有不同,如太阳经为阳中之阳经,阳气相对多;太阴经为阴中之阴经,阴气相对多。少阳经虽阴阳相对持平,但趋势为阳欲盛而阴欲衰;阳明经也是阴阳相对持平,但趋势为阳欲衰而阴欲盛。少阴、厥阴两经均是阴多于阳,但程度不同,前者阴气更盛而阳少,但趋势为阴气欲衰而阳气欲盛。

伤寒病的特点主要是寒邪伤阳,包括两个方面:阳气受遏和阳气亏损。通常三阳病的病机主要是寒邪阻遏阳气,三阴病病机主要是寒邪日久或凝重致阳气亏损。故治三阳病以宣、和、清等法除邪复阳、祛邪扶正;治三阴病以温里、补中等法补其亏损之阳而扶正祛邪。可见,六经病与阳气关系密切,阳气的消长盛衰往往是六经病势进退的主要影响因素,阳气在昼夜之间变化不同致使六经病变化相应改变。所以生理上阳气越旺、阴气越少的经脉,其病变则须昼夜时期中阳气最隆盛时,得天阳及人体阳气活动节律高峰时的资助而欲解;反之,若阴气越盛、阳气较少的经脉,则夜半后阳气稍有变化即可促动而病解。

太阳经病欲解时的预测:太阳经病欲解时在白昼巳午未时,因太阳经为阳多阴少经,巳午未时是一日之中阳气最隆盛时,故太阳经被寒邪郁遏之阳气,可得到天阳之助而宣神,其病欲解。亦可趁其势而用药,因势利导,驱邪外出。

阳明经病欲解时的预测:阳明经病欲解时在白昼申酉戌时,亦即酉时左右,此时阳由盛而衰,阴由衰而渐盛,阴阳遂趋平衡。阳明经属阴阳持平经,阳趋衰入里,阴渐生而盛。而阳明经病变时其生理节律紊乱,阳气不衰减,不入内,阴气难升难盛,而有阳热过亢之临床表现。但逢酉时出现阳渐衰而阴渐盛的昼夜阴阳变化,与阳明经阴阳变化节律相似时,阳明经阴阳变化节律得以诱导而有恢复之希望,故酉时阳明经病欲解。

少阳经病欲解时的预测:少阳病欲解时在白昼寅卯辰时,此时阳气初升渐盛,阴气渐降而衰,少阳经如春生之气,虽然也是阴阳持平时期,但阳气变化趋向旺盛,与此期自然界阴阳变化同性同向,少阳经病变故易在卯时左右得时之助而欲解。

太阴病欲解时的预测:太阴病欲解时在夜晚亥子丑时。该时阴最盛,阳最衰时,太阴经为阴中之阴经,阳气最少,其阳气易损而影响大,故当寒邪侵犯时,阳气损伤而主要呈阴气盛的虚寒象。夜晚子时一阳生,阴气最盛,其阴阳变化与太阴经阴阳变化相似,故太阴经阴阳变化特点常在此期不断加强,也由此期不断修正调整,维持其阴阳变化基本特征。太阴经病变时,改变了其阴阳变化之常,故在子时易得到调整复常,病变因而欲解。

少阴经病欲解时预测:少阴经欲解时在夜晚子丑寅时。此时阴气虽盛,而阳气亦升,少阴经本属阴盛阳少之经,其病变的发生也取决于阴阳之间的这种盛衰相对稳定是否失调,当阴气未动而阳气虚损时,则可出现“脉微细,但欲寐”的少阴心肾阳虚、阴气更加偏盛的征象。子丑寅时阴气隆盛,符合少阴阴气盛旺,少阴阴气不乱,而其时阳气渐升,符合少阴经阳气虽少渐升的特性,故少阴阳虚患者病情此时易于缓解。

厥阴经病欲解时的预测:厥阴经病欲解时在半夜至凌晨的丑寅卯时。此时阴气欲退未退,阳气初生未盛,虽有阳气之温,亦有阴气之寒,所谓乍暖还寒。但阳气处在升发之时,阴气处于沉收之际,故而出现阳气占据主导作用的趋势。厥阴经为阴盛阳少之经,总的发展趋势是阳进阴退。若厥阴经失其常态,则临床可见厥热胜复,寒热错杂的现象。到了丑寅卯时,在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影响下,失态的厥阴经阴阳变化即有复常的迹象,其时亦为厥阴病欲解时。

综上,概而言之,所述理论与实践表明,六经病欲解时是古人在长期临床观察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六经病的不同欲解时间,说明某个时辰自然界及人体阴阳的升降盛衰变化,有利于扶正或祛邪恶。临床可利用这种变化节律,预测疾病变化,掌握服药时机,促使病变加速向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