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理论总结探索
中医学经过晋唐时期数百年的经验积累和方药荟萃,客观上需要给予总结,以便把握规律。经验总要上升到理论,这是一切认识的发展规律。面对晋唐积累的大量经验,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的医学结合临床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并由此显示了这一时期医药学的发展特点。宋元时期与晋唐时期的医药著作的风格不同:此期医家著书一反单纯记载经验和方药的做法,而是大大加强了理论讨论的内容。如宋代官修的《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无论总论还是各门概论都进行了大量的理论陈述和分析。宋元个人医药著作也都表现了理论探讨的热情。著书不但专科化,而且逐步走向专病化和专题化。对医理药性也展开多方面的探索,论述内容不再限于经验结果,而是追溯原因和学理。由此,宋元时期便出现了各家学说和学派争鸣。标志着这一时期医药学发展的特点。如刘翰等的《开宝重定本草》,王怀隐的《太平圣惠方》,王唯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掌禹锡的《嘉祐补注神农本草》,苏颂的《本草图经》,苏轼、沈括的《苏沈良方》,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韩祗和的《伤寒微旨论》,董汲的《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杨子建的《十产论》,庞安时的《伤寒总病论》,杨介的《存真图》,陈师文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朱肱的《类证活人书》,宋医官合编的《圣济总录》,寇宗奭的《本草衍义》,阎孝忠的《小儿药证真诀》,许叔微的《普济本事方》,张锐的《鸡峰普济方》,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刘昉的《幼幼新书》,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郭雍的《伤寒补亡论》,刘完素的《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张元素的《珍珠囊》,张杲的《医说》,崔嘉彦的《崔氏脉诀》,张从正的《儒门事亲》,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闻人耆年的《备急灸法》,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李杲的《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宋慈的《洗冤录》,严用和的《济生方》,陈文中的《小儿痘疹方论》,曾世荣的《活幼心书》,齐德之的《外科精义》,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滑寿的《十四经发挥》《诊家枢要》,朱震亨的《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