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膀胱系病证的时间医学应用

(十四)肾膀胱系病证的时间医学应用

1.肾阴虚夜尿频多案:金某,女,45岁,1989年9月17日初诊。该患因家事烦恼,近1个月来口渴多饮,尤以夜间为重。一夜如厕5次以上,小便量多色清,每日尿量2000ml,伴有失眠心烦,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胃纳减少,舌质红瘦,舌苔薄干,脉细数。查血糖、尿糖、肾功等均正常。此为肾阴亏虚,封藏失职,心火亢盛所致。治宜滋阴降火固肾。方药炒麦冬、炒知母、炒黄柏、阿胶各10g(冲服),姜川黄连3g,生地、天花粉、熟地各12g,白芍、山药各15g,山茱萸8g,煅牡蛎30g(先煎)。5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药后,夜尿次数减少,每日尿量在1500ml以下,余症也有缓解。上方药略做加减,共服24剂,疾病告愈。

2.肝肾阴虚夜尿增多案:钱某,女,27岁,1991年6月12日初诊。该患4年前产后出现高血压,3年后又因夜尿增多,四肢瘫软,而去医院就诊,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因B超、CT检查均未发现肾上腺有结节块状,故用药物治疗。夜间小便多达4~5次,尿量超过白昼,全天约2500ml,色清,伴有头痛头晕,腰膝酸软,时有四肢抽搐,午后潮热,颧红,咽干口燥,多饮,月经延后15天未潮,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血压150/105mmHg,血钾2.6mmol/L。此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虚热内生所致。治宜滋阴清热,平肝固肾。药用炒知母、炒黄柏、玄参、炙龟板(先煎)、丹皮、天麻、钩藤各(后下)各10g,生地、熟地各12g,山药15g,白芍30g,炙甘草6g。7剂,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药后,夜尿减少,头晕头痛缓解,服药4剂后未出现抽搐,月经来潮,血压120/90mmHg。继用原方14剂,夜尿正常,全天尿量1500ml,已不多饮,偶有头晕,查血钾4.2mmol/L。再服原方7剂,以巩固疗效。

3.夜半服药排尿路结石案:张某,男,36岁,1983年初诊。该患腹部平片诊为左侧输尿管结石,如枣核大,左肾中度积水。心慌乏力,腰膝酸痛,排尿无力,面色白。此为肾气虚弱。用补肾益气,利水通淋法治疗4个月,拍片结石如故。《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肾病者,夜半慧。”《伤寒论》曰:“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依此在夜半欲解时趁势服前方药,12天后,患者排出枣核大小结石一块,病乃愈。

4.巳时针除蛋白尿案:成某,男,18岁,1965年4月15日初诊。该患1962年8月患急性肾炎,住院治疗月余,症状消失出院。近2年来,多次尿检,均有尿蛋白“+”~“++”,红细胞4~6个/HP。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软,下午足踝轻度浮肿,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当时乙巳年庚辰月己亥日己巳时,开穴隐白、商丘,配脾俞,灸命门、关元。4月17日10时,辛日巳时,开穴然谷、阴谷,配肾俞,灸水分、脾俞。宗上法,按时开穴,适当配穴,治疗36次。7月12日查尿正常。随访3年尿检正常。此是用纳甲法和辨证取穴治疗而使尿蛋白消失。

5.石淋疼痛按时针刺照海案:陈某,男,45岁,1981年4月1日初诊。该患素有输尿管结石病,今日又突然剧烈绞痛,并向阴部及右下肢内前侧放射,伴呕吐,尿检红细胞“++”,白细胞“+”。拟用灵龟八法治疗。针刺时间为16时35分,属己酉日壬申时。开穴照海穴,针刺入痛止,留针15分钟。疼痛未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