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阴阳节律
1.年节律:阴阳年节律中,阳气是由春季开始升,夏季最盛,秋季渐衰,冬季最弱;阴气则由秋天开始渐升,冬季最盛,春天减弱,夏季最弱。阴阳之气的盛衰以冬至四十五日夏至四十五日时为变化转折之日。阴阳年节律变化可在人体脉象上得到反映并被感知,春脉软弱轻浮而滑,如规之象,圆活而动;夏脉洪大滑数,如矩之象,方正而盛;秋脉浮毛,轻涩而散,如衡之象,其取在平;冬脉沉石,如权之象,其势下垂。阴阳年节律在人体的变化还可以反映和感知:春夏阳盛之时人体皮肤疏松,腠理开启,汗大泄等阳热外泄之象;秋冬则人体皮肤致密,腠理闭塞,汗少,肉坚涩等阳气内敛之象等。由于人体阴阳存在年节律变化,为适应节律以维持与不干扰节律正常活动,古代医学家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学说以养其身。依此在治疗上创立了“冬病夏治”的法则,治在冬季属阳虚、阴寒方面的病变,如老年慢性气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脾胃虚寒证等,有较好的疗效。在诊断上,依据人体年节律,机体在冬季阴阳失调而病者,多表现为阴气盛而阳气衰,除与人体生理上阴阳盛衰年节律有关外,还与冬季多寒邪伤阳有关。在夏季机体阴阳失调而病者,则多表现为阳气盛而阴气衰,也与夏季多热邪伤阴有关。
2.昼夜节律:阴阳在昼夜之中各有盛衰之时,白天阳气旺盛,夜间阴气旺盛。阳气在白天各时间分期中旺盛趋势与程度又有区别:平旦时,阳气渐盛,延续至整个上午均处于旺盛上升阶段,至日中阳气隆盛达白天最高峰,午后阳气仍处旺盛时,但逐渐下降,整个下午都处于渐减渐衰阶段,至黄昏日入阳气衰减明显,入夜阶段,阳气继续下降,夜半时达最低,夜半后阳气开始呈欲升之势,平旦又开始新的阳气旺盛周期。阴气在夜晚各时间分期中旺盛趋势与程度区别是:夜半前黄昏后阴气渐渐生旺,夜半阴气最隆盛,夜半后至平旦前阴气虽旺而渐衰,平旦至日中阴气更衰,日中阴气最少,午后至黄昏阴气又复呈欲生之势,黄昏后阴气又生渐旺,开始新的周期活动。阳主外为主,阴主内为主,而不能单独存在,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人体阴阳节律是与自然息息相应的结果,也就是说,人体阴阳节律与自然界昼夜阴阳变化可见同步,是自然环境周期变化影响的结果。机体阴阳昼夜节律变化,在体温、脉搏体现明显。证明节律变化的客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