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病欲解时节律临床应用
1.六经病欲解时节律: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9—15时),其中午时为中心时。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15—21时),其中酉时为中心时。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5—9时),其中卯时为中心时。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21—3时),其中子时为中心时。少阴欲解时,从子至寅上(23—5时),其中丑时为中心时。厥阴病欲解时,从丑时至卯上(1—7时),其中寅时为中心时。
六经病欲解时是《伤寒论》提出来的,所谓欲解时的意思是疾病有好转趋势、病情减除的时机。六经病怎么会有欲解时呢?①六经病欲解时的时间每经病各占三个时辰合6个小时;每经病又有一个中心时辰,分别是子(太阴脾)、午(太阳膀胱)、卯(少阳胆)、酉(阳明胃)、丑(少阴肾)、寅(厥阴肝);其中子、午、卯、酉时辰是昼夜阴阳转化持平的关键时刻,丑、寅时阴气渐衰、阳气初生渐盛的时辰;三阳经病在白昼欲解,三阴经病在黑夜欲解。可见,六经病欲解时与昼夜阴阳变化有关。②一日中不同时期阴阳盛衰多少不一:以阳气为例,平旦阳气升,日中阳气隆,日西阳气衰,入夜阳气入里,夜半阳气最衰,夜半后阳气渐生等。六经中三阳、三阴经各经阴阳盛衰多少亦各不同,太阳经阳气相对多,太阴经阴气相对多。少阳经虽然阴阳相对持平,但发展趋势为阳欲盛而阴欲衰。阳明经也是阴阳相对持平,但发展趋势为阳欲衰而阴欲盛。少阴、厥阴二经均是阴多于阳,但程度有所不同,前者阴气更盛而阳气少,发展趋势均是阴气欲衰而阳气欲盛。可知昼夜各阶段阴阳多少及变化趋势各有特点,六经阴阳之气多少及发展趋势也各有不同,当昼夜某分期中与六经中某经阴阳盛衰多少的情况相一致时,该期即为某经功能旺盛时,其病则易于此期欲解。以中心时来论,则卯时阴阳盛衰状况与少阳经类似,则少阳经病易在卯时左右缓解,午时则与人身之太阳经类似,酉时与人身之阳明经类似,子时与人身之太阴经类似,丑时与人身之少阴经类似,寅时与人身之厥阴经类似。故有上述各经欲解时。③伤寒病的病机特点主要是寒邪伤阳,包括阳气受遏和阳气亏损:需要强调的是在阴阳盛衰多少的因素中,其主要作用的是阳气的变化,伤寒病主要是寒邪伤阳。通常三阳经病机主要是寒邪阻遏阳气,三阴经病机则主要是寒邪日久或凝重致阳气亏虚。故临床施治对阳经病以宣、和、清等法除邪复阳,祛邪扶正;对三阴经病则以温里、补中等法补其亏损之阳而扶正祛邪。可见六经病与阳气关系密切,阳气的消长盛衰是六经病势进退的主要影响因素。
2.六经病欲解时节律应用:六经病不同欲解时间,说明某个时辰自然界及人体阴阳的升降盛衰变化,有利于扶正或者祛邪,病有欲解趋势与可能性,临床可以利用这种节律变化,对疾病进行预测,择选服药时间促进疾病尽快向愈。①对疾病进行预测:临床遇到六经病时,若其病的变化与欲解时有一定关系,表明人体阳气节律尚正常,虽病但不严重,施治较为容易。如遇太阳中风病,在昼夜之中病情有轻重波动,在巳、午时左右应出现病情减轻,说明人体阳气节律存在,可在此时治疗,就会尽快治愈。反之,若病情不循欲解时规律波动,则应引起重视,采取措施,防止病情加剧。总之,在该经病欲解时的时辰中进行服药,有利疾病恢复和防止病情加重。②择选治疗时间:六经病欲解时间正是经气正旺时机,抓好时机,乘经气旺势用药,因势利导,祛邪外出,可提高治疗效果。如有人在寅时少阴病欲解经旺之时,予以补肾温阳药,治疗肾阳虚水肿,促进了少阴病缓解的作用(不但症状缓解,实验室指标也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