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精气活动节律
2025年09月26日
(六)五脏精气活动节律
五脏精气是脏腑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生长和收藏变化的动因。五脏精气活动量有周期性盛衰消长的变化节律,其盛衰消长共有五种不同状态,古人采用“休、王、相、死、囚”五个词分别表达。王→五脏精气活动量达最高峰;死→精气活动量的最低值;相→精气活动量开始逐渐上升,量值在死、王之间;休→精气活动量开始下降;囚→精气活动量下降更为明显;休、囚精气活动量值介于王、死之间,而依此递减。五脏精气活动量盛衰消长周期变化是精气活动量上升、达峰值,再经开始下降和下降明显两个阶段,最后达谷值,继而又逐渐上升,开始又一变化周期。五脏精气活动量盛衰消长周期有年和昼夜两种:年节律以一年分为五季,每季有五脏相应的精气活动量大小的变化。昼夜节律则十二时中平旦、日中、日仄、下晡、夜半五时为分期,各时的五脏精气活动量大小变化不同。
五脏精气活动量变化的时间是固定不移的,因五脏精气活动量的改变与时令和昼夜中旦午暮夜不同时间的自然变化影响有关某脏何时相、何时王,总是在旦午暮夜或时令的某时。受春夏秋冬长夏,以及平旦、日中、日仄、下晡、夜半等时间的制约,五脏精气活动盛衰消长顺序也被限定。五脏精气活动的这种节律变化的时间顺序特点,古代医家喻之为“神转不回”;如果行则反常,反常则回而不转(神转却回、倒转逆回),乃失生气之机,意味着脏气与时令不合,机体已成病态。
五脏精气活动节律的临床意义:①用以指导了解五脏病好发于特定时令的内因;②说明病势进退;③测知病变预后;④指导择时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