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戏

懂戏

读愚翁“春风馆菊话”有“津沪懂戏者多于北京”之言,实自感慨言之。不佞颇为北平人抱不平,盖古都内行实在多于津沪也。然在都中却少见到真真评剧家,就中以刊物论,金达志先生之《立言画刊》,王泰来先生之《戏剧报》,可是议论评述文字绝少,不是轶闻琐事,就是新闻漫谈,便是徐凌霄、景孤血诸先生,亦决不张口评论戏之内容如何,角之技术如何。而自郐以下,则李万春一有新戏,便是一至十六本,富连成、戏曲学校也是一排新戏就作宣传,如斯何来评论文家,如斯更何以见得人尽懂戏!而居于津沪者平时于“戏子”(不如书艺术家)不相往还,即或有之,当然至少是友谊资格,甚者演员还要自卑自谦一些,那么写稿的人自可秉笔而谈,褒者不贬绝不赞一辞,而北京城的名人内行(系外行懂戏之谓),不有名者只好在家中屋角落里谈谈,报纸杂志上决不容你出风头。而有名之士,至少某角将登台之先,不是中菜就是西餐,塞住尊口再说。夫如是,将骂两句者改为捧两句,将捧两句者即要恭维奉承了。李鸣举老板在长安戏院照电影式广告在台幕上大书李万春“主演”“小英雄”“不日登台”,在下看着十分新颖,多半还许是懂戏者的德政。虽然,真正识远品高之士,究竟不可胜计,不爱写稿就是了。

第2卷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