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室剧话:孟幼冬之《斩子》追述
话说中国戏院自郑冰如铩羽去后,由李宗义、马艳芬出演,不佞脚疾不愈,更以角色虽硬(指班底言,有高盛麟、陈盛太、茹富蕙、马连昆等)而大梁殊弱,马艳芬的玩意,规矩到极点,便也瘟到极点,脸上身上,又不是有交代的,不佞五年前在旧京观马之《棋盘山》,由程玉菁为配,马毫无佳点,只平妥普通而已(略懂刀马是马之所长)。这番不佞便未作座上之客,李宗义据云身上板极,惟唱做极卖力,《白蟒台》从头到尾一场不少,唱亦较周啸天为优,念则欠流利,余则不知。此次最使人印象不满者,便是高盛麟老板,大有杨老板遗风,唱《两将军》只打两场,且无一场正式开打,即比画两招,亦松懈异常,态度亦颇傲慢,舍弟曾往一观,博得印象极恶。而更有一次海报贴《拿高登》,届时竟由其贤昆仲世泰、世寿二人合演《花蝴蝶》,他偷工减料尚在其次,台下尚有表示欢迎者,以为如此一来,反比看传杨老板衣钵的盛麟贤兄的名作过瘾,寄问盛麟,此次出演,岂瞧不起主角欤?抑戏份不公欤?将与台下过不去欤?不佞惜未一观。否则当有更确切之认识,犹惧人言不可信,而问至四五人盛麟如何,皆摇头,则是必留坏印象于人,吁!可畏也。
闲言打住,李演完后,由孟幼冬、侯玉兰出演,配角是李多奎、茹富蕙、江世玉、马连昆,演约十余日,一日天气阴凉,且是雨后,不佞足疾稍愈,而值幼冬贴《斩子》,侯玉兰之《奇双会》,乃一往观,聆后尚觉罢了,不妨将所得结果,报告报告。
这一班人马,因未约武生,用班底韩长宝之武生,韩早年尚可观,惟天资关系,不能向超境发展,只落得墨守和玉成规,是日之《挑华车》,实在有些懈劲,起霸不抬腿,讨令不使劲,守纛旗无精神,开打无尺寸,挑车时之劈叉,先将一腿摆开,再将另一腿向另一边挪,而以手送之,慢慢放平,然后以手按地,屁股朝天起来,极端难看。《挑车》下去,茹富蕙《化缘》上(刻一班读“纛”字作“毒”音甚至连学校教员都念别了)。
《化缘》原贴《请医》,竟改《僧道骗》,歇工多多,平平过去,惟嗓子尚过瘾,下则《奇双会》。《奇双会》自哭监起,韩舒声居然能唱昆腔,挨打膝行抖髯口,颇见功夫,在天津这无佛处,韩之李奇亦足称职。江世玉赵宠,写状嫌嫩,而规矩却极有尺寸,惟爱玩笑,然尚不悖戏情,不像金仲仁、荀慧生那样肉麻难堪,三拉闯辕时之身上眼神手势,及似洒不洒的做工,真可比肩盛兰,而无盛兰精细,无金仲仁老到。妙香之闯辕原差,不及写状生动,故不能下一比例语。继先则始而火候纯熟,不肯妄施挥洒,近则腿手无力,欲卖力而不能,看到世玉,已算过瘾。
侯玉兰之哭监时做派眼神,听供时之身段,皆弱,惟一招一式交代清楚,不能任意勾抹。吾故曰,要看这角的“份儿”如何,只有一看其昆腔便知,是以侯伶之长处短处,于此戏中一一洞见。及写状时之神气做工,及唱时之气口吐字,较前进步多多,手上身上尤好,惟一大病,即学程太过。程砚秋之咬字,系经过多少人指教,故尖团清楚抑扬恰当,而四声之找正确,亦能避免倒字,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味效其皮毛之腔之音,而不谙其实,所念“三”“相公啊”之尾音向上转之音,都由学程而成了荀留香,正如时伶学马之抑扬而成言三之抽咽一样,其他诸字如“见”“审”诸字,皆或倒或误,不能找准,而水袖则已较在科时强多。侯受戏校主任张体道提携不少,张之友人李子彝君,与程交有年,往时陈丽芳亦曾向李请教,故张告侯到津向李君请益,盖李君研程腔有得多年,每与程改正错字,故李向余言,侯伶玩意凡关于唱念者,实指正不少。又为我摘瑕数处,皆中其病。吾故特识之以励侯伶,仍宜好生上进,如以今日之技便足成家,则是笑话矣。
孟幼冬《斩子》说好不怎样,但又无大毛病,出场引子嫌高狭而无音节,脸上亦少戏。“笑煞众英豪”之嘎,不垫字不使腔,一直上去,是大可取处(刘派唱法作“笑哇哇……笑煞众英豪”)。即前诸后五字句亦都斩截顿挫,可谓全剧最佳,其后之见娘大段,不能脱刘蹊径,而无刘之气足腔圆,且腔亦减去不少,虽动听而不足道。见八王敷衍,见穆桂英后身上尚可,几段快板字音欠确。嗓亦欠润,上下场台风尚可,不似第一次所见之跑坡难看。按《斩子》谭派演者颇少,虽老谭亦在其中年时代演过。王又宸不能避开刘跛子窠臼,刘跛子偷来谭巧腔不少,复从别家腔调加以融化,又以其嗓直若长虹快剑(当时刘嗓固响,而并不见有人尊其嗓,盖许荫棠之嗓当更好于刘,特以刘之腔巧味冲而觉其可取,故不似今一味崇拜谭富英、金少山之嗓子可比),故“三斩一探”南北皆知。高庆奎纵欲学之,气味终于不似,后则斯剧除又宸及科班外,无人问津,哈埠有老票友陈远亭及裘镜×,曾露《斩子》。更以二人受李吉甫六爷之指教,深觉当时之《斩子》甚美,其后人作鸟兽散。裘君南游无消息,陈前岁病死满洲,李吉甫六爷早死于北京,而谭派之《斩子》,却落到一个坤伶的身上,亦可笑亦可叹也(李吉甫之“三斩一探”远过刘鸿昇,刘此诸戏皆曾请益于李)。
李多奎之太君,嗓直无味,七乱八糟。诸茹香桂英,老态庞然,煞不见丰韵。马连昆焦赞,他只能来这样的角色,故而称职有余,脸谱尤美。
七月上旬追记
第2卷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