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室剧话:关于汪笑侬之检讨

玄武室剧话:关于汪笑侬之检讨

唱戏的念过书的少,所以汪笑侬就是“儒伶”了。我虽不知其“儒”究竟如何,恐怕亦是“半瓶子醋”。相传其下过场,未中而伶,学问如何,当然有问题了(此点愚翁尚请补充,汪之身世,人云亦云,究竟如何,不通详尽也)。从他“艺”一方面说,可取的地方的确很多,徐凌霄先生曾谈过不少,然汪死已久,何必不佞来检讨死人,盖以近日有人向不佞问及汪之究竟本领如何也。

汪桂芬对笑侬极不赞成,而谭大王却与其同台在丹桂一次(《珠帘寨》)。汪之唱腔正好比翰林的墨卷一样,多少字也是那一样,从不令人觉其新颖。有时喷口之劲,气口之匀,尚足觉得老伶工之不易得,脑后音则不易得,而行腔之故作波折,或为弥缝其狭嗓之故,白口亦嫌狭,高则左,做工总不能尽脱火气,有时亦觉泥水不利落。至其剧本,词句上尚好,惟剧情太不讲求,凡编剧者应注意,在东汉以前不准有佛教加入,《斩经堂》即犯此病。盖佛自东汉明帝时始入中国也。汪之名剧本《马前泼水》,朱买臣竟在庙中宿于一势力和尚处,何理之有?

汪系儒伶,安能不解此乎?其《刀劈三关》,是一出极不入情之戏,本意或是形容藩镇跋扈或帝王昏庸,可是结果成了一出喜剧,有点脱胎于《牧虎关》?其他《孝妇羹》之主角,除了前后两场是仿《御碑亭》以外,其余有武无处用,皆是故事的演变而已,可笑!《党人碑》《博浪锥》诸剧,都失之半新不旧,有理无理之间,词句音调尚好。今人陈墨香为荀慧生所编之词,未免俚俗淡庸,毫无价值(为梅、程的词太文,比昆腔还不易懂,亦民国初年大病),当尽力参考汪之词为是。汪作戏本领,或以天才关系,固不能推为一代宗匠,然而其由票而伶,由羊毛而内行,今之管绍华、奚啸伯,恐不及之,盖汪浸于此道之力久,其成就如斯,亦其努力之结果,与菊朋之字正音准,四声不倒,皆足成“难”得也。

谭鑫培所灌唱片,马虎处太多,顷者叔岩亦“倚老卖老”,《打渔杀家》(长城片中)有几句简直不成腔,然汪笑侬无是也,汪以为灌片是有价值的事,所以他拿这件事当“一回事”(有片可证。)

第2卷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