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知免夫(下)
2025年09月28日
吾知免夫(下)
平心而言,李少春之戏,不论文武或猴戏,大半寓目。每次少春来津,至少须看四五次。自其来北方至今日,为时不为不久,除在津外,在北京亦尝聆之三四次。则少春之所以然,至少已窥其十之四五。且不佞友人中,亦不乏识少春者。即以少春之谈吐而言,亦殷殷以其将来归宿为是非之判断最重要者。少春所以演猴戏之故,据云派戏由所出演之院方规定,孰戏卖座即多演孰戏,少春亦未必出自本衷云云。至于少春之长靠武戏,确不如短打,短打中若《武文华》《武松》均精湛,但与其文戏较之,则老生戏又实胜于武戏。以《八大锤》《隔江斗智》观之,王佐、鲁肃之表演,确优于陆文龙、周公瑾,此非吾一家之私言,实多人之公言也。故吾断断而谈,初不知竟成此一场公案,嗟乎!解铃人还要系铃人,执笔诸公对行鱼先生之意见,已阐发无余,而行鱼先生之理由,已相当充足,自今日始,此一场公案宜即打住。少春之出路,取决于谁,仍看将来之究竟趋向如何。也许少春唱一辈子文武兼动的戏,亦未可知(特猴戏太无价值可言,不论少春重文重武,最好首戒动猴戏为佳)。但我必求缄口,是非自有公论,吾知免夫。或谓刻下武生凋落,不自今日始。杨小翁、尚和老之后,究有何人可承衣钵?设以须生行而言,亦颇凋落,叔岩后小培谢影歌坛,富英不成大器,宝森有望,然武工久疏,其《战太平》之身手大不如前。小冬歌场生涯,结束在迩,王凤卿、时慧宝,亦武生中马德成耳。总而言之,梨园行人才凋蔽,日甚一日,未可一二言之也。然目下科班林立,武生虽不能再如杨、尚之流,但产量至少较老生为多(其实小生、老旦两行,人才更少,当又另成问题矣)。目下老生中刻尚有叔岩为矩范,武生则尚老将尚是典型。此二人若再一旦不存,则梨园已矣。
1941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