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韩世昌出演时昆曲班中人马

谈韩世昌出演时昆曲班中人马

韩君青月前来津鬻技,在新中央出演,同班多为“曲高和寡”之徒。二牌田菊林,本只习昆旦,后以戏路太窄,竟昆乱两下锅,其扮相已较前为佳,颇有似吴素秋处,惟口齿仍待琢磨耳。谓非上驷,吾亦不信。侯永奎之武生,功夫确优,近来稍觉痴肥耳。在津有年,毋容赘赘。马祥麟虽不如前,而火候过之,扮相嫌老,盖光阴不饶人也。侯玉山本邵老默门人,不得志时,曾跑过龙套,今已垂垂老矣,嗓虽不及益隆,而身手之美则过之。《芦花荡》一剧,虽尚老将亦有不及之处,《嫁妹》《火判》《通天犀》《三闯》《激良》等出,路子既正,法度又严,今日之昆班中,殆成绝响。魏庆林之副生兼老旦,苍劲朴茂,大有深沉,《弹词》与已故之陶显庭异曲同工,别具蹊径。崔祥云之小生,尚有“土”气,功夫极纯,腿力有劲,《跳墙》《断桥》皆称不易,嗓虽略沙,尚能足铆一气。吴祥珍之副旦,虽扮相不佳,身手实胜。陶小庭嗓未尽优,有似老陶之处。老伶工王益友亦粉墨登场,王本生净兼工,武工的确不凡,《夜奔》《夜巡》《探庄》三剧,实可称为得手应心之杰作。

总之,昆班中人物,每人皆有其独擅绝活,幼功亦极不“苟焉而已”。故虽花甲半百之人,亦能照常卖力,且“昆活”本非偷工减料可办,尤非无真本领者所敢轻试。不佞自出演日起,迄至期满止,几无日不作壁上观,实以“哪得几回闻”之关系也。

1942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