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泽及志波建城
前一节说到,为了平定虾夷之乱,更好地巩固北部边防,进一步控制北部区域,延历二十一年(802年)正月,朝廷派坂上田村麻吕前往陆奥,在敌方老巢胆泽建城。《日本纪略》记录当时的圣旨如下:
延历二十一年(802年)正月戊辰,十一日,敕:官军薄伐,辟地瞻远,宜发骏河、甲斐、相模、武藏、上总、下总、常陆、信浓、上野、下野等国浪人四千人,配陆奥国胆泽城。
延历二十一年(802年)正月庚午,十三日,越后米一万六百斛,佐渡国盐一百二十斛,每年运送出羽国雄胜城,为镇兵粮。
虾夷等为朝廷的气势所震慑,延历二十一年(802年)四月,虾夷首领大墓公阿弖利为、盘具公母礼等,率领五百族人前往胆泽城投降。延历二十一年(802年)七月,坂上田村麻吕将阿弖利为和母礼二人带回京城,百官上表祝贺虾夷平定。
关于俘夷的处置问题,《日本纪略》延历二十一年(802年)八月条记载:
延历二十一年(802年)八月丁酉,十三日,斩夷大墓公阿弖利为、盘具公母礼等。此二虏者,并奥地之贼首也。斩二虏时,将军(坂上田村麻吕)申云:“此度任愿返入,招其贼类。”而公卿执论云:“野性兽心,反复无定,傥依朝威,获此枭帅,纵依申请,放还奥地,所谓养虎遗患也。”即促两虏,斩于河内国植山。
这两名贼首的“某某公”的名号,是他们自己取的称号,可见他们应该是当地的豪族,绝不是鲁钝、原始的阿依努人。
如前文所述,为了平定虾夷,延历二十二年(803年),朝廷在陆奥国志波[88]筑城。延历二十二年(803年)二月,桓武天皇命越后国送去米三千斛、盐三十斛,供筑城士兵食用。延历二十二年(803年)三月,坂上田村麻吕前往督查修建事宜,向桓武天皇辞行时,得到桓武天皇赏赐彩帛五十匹、棉三百屯。
志波城完工之后,朝廷准许了出羽国的奏请,废秋田城,改设为郡,因为秋田城建成以来四十余年,土地贫瘠,无法耕种,且地处偏僻,如果碰到紧急情况,救助不便。
就这样,出羽国的雄胜城,与陆奥国的志波、胆泽两城一起,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共同镇守,防备虾夷的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