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伴善男

三、伴善男

伴善男等的生平事迹,被记录在《日本三代实录》中:

(伴)善男者,左京人也。

祖(大伴)继人,官为从五位下左近卫少将,延历四年(785年),为皇太子(早良亲王)谋,与右卫门大尉大伴竹良,射杀中纳言兼式部卿藤原朝臣种继(即藤原种继)。皇太子(早良亲王)坐而见废,(大伴)继人击死狱中。

父(伴)国道,缘坐其父(大伴)继人事,配流于佐渡国。为人聪敏,颇有才,国宰优爱,引为师友。至有疑难,每事取决,案牍文簿,成于其手。(延历)廿四年(805年)会恩赦得入都,职历内外,常居清显,爵至从四位上,官登参议。

(伴)善男是(伴)国道之第五子也,生而爽俊,天资魁伟,见之者,皆曰黠儿。为人奇貌,深眼长鬓,身体矮细,意气平岸。弱冠入直校书殿,侍奉仁明天皇。稍被知宠,任寄日重。(中略)性忍酷,有口辩。当官干理,察断机敏,政务变通,朝廷制度,多所详究,问无不对,但心不宽雅,出言舛剥,弹斥人短,无所畏避。侥幸叨承,为人主所爱也。自初为少内记,累迁显要,八年之间,早登公卿,位望渐贵,物议咸忌。

(伴善男)尝承和中,为右少辨之时,法隆寺僧善恺,向官告檀越少纳言登美真人直名所犯之状,参议左大辨正躬王及傍官,与(伴)善男争论律私曲相须之义,纵横不一,分背舛驰。遂诬正躬王等,许容善恺违法之诉,令明法博士赞岐朝臣永直(即赞岐永直)等断之。(赞岐)永直所执,不同(伴)善男,左大辨正躬王,及左中辨伴宿祢成益(即伴成益)、右中辨藤原朝臣丰嗣(即藤原丰嗣)、左少辨藤原朝臣岳雄(即藤原岳雄)、明法博士(赞岐)永直等,遂坐解官。

贞观之初,与左大臣源朝臣信(即源信)有隙,数年之后,诬告大臣(源信)谋为反逆,殆欲陷害。其后犯大逆之罪,父子(伴善男、伴中庸)自绝于天。

从文中“察断机敏,政务变通”一句,可以看出伴善男精通权谋之术。而“朝廷制度,多所详究,问无不对”一句,则显示出他非同一般的学习能力。不过,他为人奸邪这一点,在“法隆寺僧善恺争讼”一事中已经非常明显。甚至能够压制明法博士赞岐永直,可见伴善男深得(仁明)天皇宠信。这件事在当时颇受瞩目,《日本三代实录》贞观四年(862年)八月赞岐永直去世的条目中记载:

承和十三年(846年)[40],法隆寺僧人善恺向官府状告檀越少纳言登美真人直名所犯之状,右少辨伴宿祢善男(即伴善男)与参议右大辨正躬王等各执一词,争执不下。伴善男能言善辩,又蒙受皇宠,于是,诬告正躬王纵容善恺的违法之诉。

这位赞岐永直是当时明法家的巨擘,《日本三代实录》同条还记载:

天安二年(858年)[41],文德天皇下诏,封赞岐永直为明法博士,即律令的宗师,但由于他年岁已高,不能公开授课,十分可惜,于是,文德天皇命各位学生到赞岐永直的家里去拜领教导。赞岐永直在自己的私宅中向学生传授律令,于是,式部省便在赞岐永直的府邸行“讲竟之礼”。(中略)赞岐永直出任勘解由使次官,对判决标准理解得十分深刻,至今仍被当作司内的准绳。

有一次,大判事源敏久、明法博士额田今人等,从《刑法》中抄出难懂的条文几十条,打算拜托遣唐使向大唐求教。赞岐永直认为此举不妥,于是,亲自详解了那些难懂的条文。于是,累积多年的疑惑终于被解开了。

伴善男连赞岐永直这样的人都不放在眼中,可想而知他当时有多嚣张跋扈。

后来,伴善男试图嫁祸左大臣源信,取而代之,便在应天门放火。前面的《宇治拾遗物语》里说得很详细了。《神皇正统记》里也有相同的记载,这件事实在愚蠢至极,没有讨论的意义。不过,《宇治拾遗物语》里还有一篇,说的是伴善男早年在佐渡国的事情:

大纳言伴善男早年曾经担任过佐渡国郡司的随从。有一天,伴善男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双腿分开,跨立在奈良的西大寺和东大寺之上。

他醒了之后,将梦里的事情跟妻子说,妻子说:“意思是要把你撕成两半?”

伴善男听了之后很不高兴,说:“瞎说什么呢!真是的!”然后就出门去了主人郡司的府邸。

这位郡司很会给人看相。伴善男将自己做的梦跟郡司说了之后,郡司破天荒地准备了一桌饭菜,还拿出圆坐垫让伴善男坐下。

伴善男心里一惊,心想:“难道被我老婆说中了?待会就要把我撕成两半?”

这时候郡司开口说道:“你做了个好梦。今后你将会平步青云,身居高位。不过,也会因某件事而获罪。”

不久之后,伴善男果然得到回京的机会,还一步步升到了大纳言之位。(后略)

当时,伴善男是跟随父亲伴国道一起被流放到佐渡国的,作为罪人之子,能够经常出入郡司的府邸,应该是郡司家的杂役。

“应天门事件”之后,伴善男获罪。他的儿子伴中庸有两个孩子,一个八岁,一个五岁。这两个孩子原本也被判和父亲一起流放,后来得到赦免,中途被召回了京城。随后,清和天皇下旨,将伴善男的田宅资产等悉数没收,上交内藏寮,佛像书籍等则上交图书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