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忠通与藤原忠实、藤原赖长

四、藤原忠通与藤原忠实、藤原赖长

藤原忠通的弟弟藤原赖长,天性聪颖,深受父亲喜爱。《今镜》记载:

左大臣藤原赖长相貌堂堂,博学多才。(中略)他曾跟随堀河大纳言源师赖学习《前汉书》。这本书是大江匡房大人传下来的,很少有人能读懂。

就这样,藤原赖长博览群书,此外,他还遍览佛经,据说他曾听奈良的僧侣讲授“因明”[40]的学问。

据说他还曾在宫廷宴会上吹奏过笙笛。

在书法方面,他尝试着改变字体进行书写,却总是自觉不如兄长,所以后来就不太喜欢书法。

他遍览古籍,熟知朝廷旧仪,并且致力于恢复古代礼法。对于朝堂议事时缺席的官员,他会催促其按时出席。无论于公于私,他都是一个十分严格的人。

藤原赖长学通和汉,尤其精通王朝典故。他的日记被后世称为《台记》,是研究王朝典故最具价值的资料。这也是他得到父亲喜爱的最重要的原因。然而,他对兄长藤原忠通却不够尊重——藤原忠通性格温和,他视之为软弱,藤原忠通精通和歌、管弦、书法,他却嗤之以鼻,认为这些都是雕虫小技,不是经国之大略,所以兄弟二人向来不和。

白河法皇驾崩后的第二天,鸟羽上皇因为藤原忠实是皇后(高阳院藤原泰子)的父亲,所以特地将他召入上皇御所,从此圣宠不衰。《百练抄》记载:

天承元年(1131年)十一月十七日,前太政大臣藤原忠实因鸟羽上皇召见,进宫拜见。藤原忠实自保安元年(1120年)十一月触怒圣颜之后,至今方得恢复君臣之谊,藤原氏一门皆感欢喜。从此以后,朝中大事,鸟羽上皇都与藤原忠实商议,并于保延元年(1135年)将他赐封为准三宫。

然而,藤原忠通对此却悻然不悦,自己虽然名为关白,但实权却在父亲藤原忠实手中。而藤原忠实隔在藤原忠通与鸟羽上皇之间,藤原忠通无奈,只得转而近侍于崇德院身侧,充当游宴的陪臣。《今镜》记载:

崇德院自幼喜爱和歌,终日与身边的人作诗游乐,比如制作藏字诗、在纸烛燃尽之前成诗、在敲击金碗声停之前成诗,等等。

不过,光举办诗会,崇德院也渐渐觉得乏味,于是,他又举办了一场以“青松遥定万年约”为主题的赏花宴。以藤原忠通为首的一众大臣参加了赏花宴。

赏花宴首先是奏乐,由关白藤原忠通抚琴,右大臣源有仁弹奏琵琶,中院大纳言源雅定吹奏竹笙,卫门佐藤原季兼被临时准许上殿,演奏筚篥[41],中御门大纳言藤原宗忠打拍子,大约还有藤原成通和藤原实衡等人吹笛,藤原季成中将演奏和琴。

藤原成通

诗会的序文由堀河大纳言藤原师赖撰写,由藤原实光在众人面前朗诵。崇德院平日制作的和歌,都十分普通,不过,这次歌会咏了许多优美的和歌。比如《远山寻花》这一首,崇德院咏的是:

远涉山深处,樱花次第开。山风似有信,为我送香来。

崇德院年幼时,曾咏过这么一首和歌:

原以此间为云上,未知明月益高朗。

还有一次,大约是天承二年(1132年)三月,宫中临时举行赏乐会,为临时祭试乐。侍从们将清凉殿的竹帘放下,然后在荫蔽处放上椅子。崇德院穿着常服坐在那儿观赏。清凉殿往北的回廊上的隔窗,全都被撤了下来,帘子也被拉了起来,后宫的女子聚集在那儿,如同繁花盛开,争奇斗艳。皇后藤原圣子也在侧厅观赏。

左右乐府的舞伎都穿着正式表演的服装,齐集在月华门。赏乐会由中将藤原重通和藤原季成主持。作为预热,乐师们先演奏了一曲《春之调》,随后又演奏了《春庭乐》,然后才是乐师和舞伎同时登场表演正式的曲目。

崇德院驾到,关白藤原忠通、右大臣源有仁和其他大臣坐在外廊的长凳上侍奉,参议们循例坐在清凉殿通往紫宸殿的长廊上。崇德院给表现出众的舞伎和乐师都下发了赏赐,笛师大神基政被赐从五位。(中略)

在这次赏乐会上,崇德院让众人朗诵了《久安百首》,还说要命人编撰敕撰集(《词花和歌集》)。

就在藤原忠通陪着崇德院悠游度日期间,藤原赖长作为藤原忠实的爱子,得到鸟羽上皇的庇护,一路扶摇直上,官至左大臣,凌驾于兄长藤原忠通之上。于是,藤原忠通与父亲和弟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