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基经废立天皇的决断

三、藤原基经废立天皇的决断

在这种情况之下,藤原基经与他身边的人,不会坐以待毙,必然也会采取对抗的措施。虽然表面上什么也看不出,但暗中的倾轧应该是相当激烈的。《日本三代实录》元庆七年(883年)十一月十日条记载:

散位从五位下源朝臣荫(即源荫)之男(源)益,侍殿上,猝然被格杀。禁省事秘,外人无知焉。(源)益,帝(阳成天皇)乳母从五位下纪朝臣全子(即纪全子)所生也。

这件事就非常值得研究(后面会讲到阳成天皇性嗜杀)。

两派的争斗,到了这个地步,算是十分激烈了。元庆七年(883年)十月九日条曾有记载:

先是,太政大臣(藤原基经)频抗表,请停摄政,累月不视事。敕遂不听。是日,辨史参堀河边第,白庶事。

元庆七年(883年)十一月十六日条记载:

于时,(阳成)天皇爱好在马,于禁中闲处,秘而令饲。(中略)(小野)清如等所行甚多不法。太政大臣(藤原基经)闻之,遽参内里,驱逐宫中庸猥群小。

《日本三代实录》元庆七年(883年)十二月五日条记载的“丰乐院北边人死”事件也十分值得研究。

次年,即元庆八年(884年),藤原基经终于下定决心废立天皇。《日本三代实录》元庆八年(884年)记载:

元庆八年(884年)二月四日乙未,先是,(阳成)天皇手书,送呈太政大臣(藤原基经)曰:朕近身病数发,动多疲顿,社禝事重,神器难守。所愿速逊此位焉。

宸笔再呈,旨尤难忤。是日,(阳成)天皇出自绫绮殿,迁幸二条院。二品行兵部卿本康亲王、右大臣从二位兼行左近卫大将源朝臣多(即源多)以下诸卿,扈从文武百官供奉如常。但少纳言不奏给铃之状[3]。诸卫不称警跸[4]。神玺、宝剑、镜等,依例相从。驿铃、传符、内印、管钥等,留置承明门内东廊。令参议左大辨藤原朝臣山阴(即藤原山阴)、少纳言藤原朝臣诸房(即藤原诸房)、左少辨安倍朝臣清行(即安倍清行)等留守焉。会文武百官于院南门,诏曰:

现神大八洲御宇日本根子天皇御命宣,(中略)御病时时有发、万机久滞。让逊天皇位,迁御坐于别宫。(中略)准国典,进太上天皇之尊号。又皇位一日不可旷,一品式部卿亲王(光孝天皇),诸亲王中,御坐贯首,又前代无太子时,有如此立奉老德之例。(中略)故是以天皇奉玺绶,定奉天日继位。(中略)

中纳言在原朝臣行平(即在原行平),于庭诰之。百辟群寮并立侍焉。事毕,王公以下拜舞而退。于是,以神玺、宝镜、剑等,付于王公。即日,亲王、公卿步行,奉天子神玺、宝镜、剑等,今皇帝(光孝天皇)于东二条宫。百官诸仗围绕相从。二条院与二条宫,相去东数百步。

是夜,皇太后(藤原高子)出自常宁殿,迁御二条院焉。

虽然臣下废黜君主,是日本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但阳成天皇长期被小人所误,且罹患心疾,尽管藤原基经曾斥退与自己为敌、隔阂君臣的宵小之辈,亲自服侍圣体,但阳成天皇实在不堪国务之重,藤原基经不得已才做出了这个决定。

从那以后,藤原基经威势大增,权倾朝野,从此藤原氏进入全盛时期。

《日本三代实录》里面记载的“天皇手书,送呈太政大臣”“宸笔再呈,旨尤难忤”不过是一些粉饰之辞,无非是为了掩饰臣下对君主的欺凌,维持对国家与君主应有的礼仪。《世继物语》中记载:

阳成天皇即位以后,行事乖张,令人费解。以关白藤原基经为首的朝中大臣纷纷悲叹:国将亡矣!却又无可奈何。

阳成天皇喜欢命人捉取活物,然后观看蛇吞食青蛙,猫捕食老鼠,还让狗和猴子互殴至死。后来甚至让人爬树供他观赏,然后还会将这些人杀了取乐。不少人因此而丧命。

关白昭宣公(藤原基经)叹息道:“没有办法了!只能将他废了!”(中略)

藤原基经进宫时,阳成天皇正与身边的宵小在逼人爬树、砍杀活人取乐。那个场面简直是惨无人道。于是,藤原基经禀报道:“陛下如若无趣,微臣为陛下准备了赛马大会,陛下可临幸观赏!”阳成天皇闻言大喜,马上问:“什么时候?”藤原基经回答:“就在后天。”阳成天皇十分高兴,一心盼望着那一天早日到来。

到了那一天,朝中百官进宫上朝,藤原基经将年轻力壮的大臣留在宫中,只挑选了一些年迈孱弱的大臣跟随阳成天皇出宫。阳成天皇的轿舆被抬到一个叫作阳成院(建筑名)的地方停了下来。藤原基经对阳成天皇说:“陛下心性错乱,性喜杀人,国将亡矣!臣等恭请陛下退位!”阳成天皇闻言,心中悲苦,嗷嗷悲鸣。(后略)

《世继物语》毫无顾忌地记载了阳成天皇荒唐无道的行径,并将这些和退位一事混在一起,大概是为了凸显藤原基经废立天皇的正当性吧!捕捉活物、让蛇蛙相食、猫鼠相捕、犬猿相斗之类,虽说有违天皇的身份,但因为群小日夜侍奉在天皇身边,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情也不奇怪。甚至可以说,这其实只是少年的恶作剧罢了!至于逼人爬树取乐之类,则是将阳成天皇退位后的所为强行安插进来。除去杀人那一条之外,其余的所谓“恶行”,其实都很难说是“有违帝德”。只有一条,就是阳成天皇的心疾,可以算作天皇必须逊位的一个原因。至于杀人的事,也就是前文中提到的源益被杀之事,应注意是“格杀”,也就是死于格斗,况且这个人是阳成天皇乳母之子,所以并非是阳成天皇出于高兴而杀人。倒是藤原基经,假托赛马将阳成天皇迁往别宫,还特地筛选老朽之臣随行侍奉,其中谋划周到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