嵯峨天皇对文学的喜爱及《万叶集》的进献

一、嵯峨天皇对文学的喜爱及《万叶集》的进献

嵯峨天皇十分热爱文学。在此略述一二。

桓武天皇在位时就有临幸神泉苑,召集文人赋诗的习惯,后来流传下来成为惯例。到嵯峨天皇时期,就更加频繁。嵯峨天皇曾多次临幸冷泉院,并举办诗会。

弘仁三年(812年)二月,嵯峨天皇在神泉苑举办赏花御宴,召集文人作诗并有赏赐。这是“花之御宴”之始,后来成为惯例。同年,即弘仁三年(812年)九月,嵯峨天皇又在神泉苑举办御宴,不仅召集文人作诗,还并命乐姬奏乐,并给五位以上官员及文人等发放赏赐。这是“秋之御宴”恒例之始。

弘仁五年(814年)四月二十八日,嵯峨天皇行幸藤原冬嗣的“闲院第”。《日本后纪》记载:

供张之宜,甚有雅致,天皇染翰,群臣献诗,时人以为佳会。

嵯峨天皇亲自挥毫,可见其对文学的喜爱。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天皇,所以《万叶集》才会诞生在这个时代。

《万叶集》是平城京时期[19],由橘诸兄开始编纂的和歌集。然而,功业未成,橘诸兄就去世了。后来,大伴家持继续编纂。可惜的是,书一编完,大伴家持也去世了。加上当时发生了“早良亲王之变”,所以编好的书并没有上呈天皇。《万叶集》是日本和歌文学的根基,一直以来都备受尊崇,为后来平安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后世敕撰集的问世,都得益于嵯峨天皇在位时对文学的扶持。

橘诸兄

嵯峨天皇最为世人所熟知的是他精妙的书法。弘仁九年(818年),平安城殿门的匾额作成之时,嵯峨天皇不仅御笔亲书,还命橘逸势与空海法师为匾额题字。橘逸势与空海法师是当时书法界的翘楚。橘逸势、空海法师与嵯峨天皇的墨宝,被称为日本“三迹”,流传至今。

三人之中,空海留下的笔墨最多,一方面当然是由于他书法技艺高超,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是钦点的镇护护持僧[20],他写的字更带有一种镇护的意味。

据说,小野篁[21]调侃空海书写的匾额:

小野篁

“朱雀”“米”多,“美福”“田”宽。

小野道风也评价他:

“大极”写得像“火极”。

这或许是因为空海不仅在宗教上深得嵯峨天皇信赖,而且在书法上也颇受尊崇,所以有好事之徒编造这样的故事,假借小野篁和小野道风的名号来嘲讽空海吧!

《神皇正统记》评价嵯峨天皇:

小野道风

此帝不仅皈依显密两宗,而且通晓儒学,文章精妙,书法高超,宫城东西匾额,都是御笔亲书。

这句话,将嵯峨天皇对文学的喜爱描绘得淋漓尽致。

当时,南渊永河、朝野鹿取、小野岑守、菅原清公等,都是有名的儒学大师,经常侍奉在嵯峨天皇身边。其中,小野岑守的儿子小野篁,曾随小野岑守远赴陆奥国担任陆奥守,只爱好骑射。后来,嵯峨天皇训诫小野篁“不可忘了父业”。于是,小野篁幡然醒悟,将志向转向文学,最终成为一代文豪。

小野岑守

菅原清公

后来有一次,嵯峨天皇临幸阳河馆,赋诗一联:“闭阁唯闻朝暮鼓,上楼遥望往来船。”命人拿给小野篁看。小野篁看了之后,谦恭回奏道:“陛下诗作甚妙,如果将‘遥’字改为‘空’字,则更绝妙。”嵯峨天皇大惊,盛赞道:“这原是唐朝白居易的诗句,我故意将‘空’字改成‘遥’字来试你。看来你的才学,堪比白乐天!”

当时,传到日本的《白氏文集》只有一本,被收藏在秘府(宫廷藏书阁)中,还没有流入日本民间,所以嵯峨天皇才会如此盛赞。

皇子源清在父帝嵯峨天皇的影响之下,从小就勤勉好学,长大之后更是精通经史。当时人们把源清称为“嵯峨隐君子”。即便是文章博士[22]橘广相之类的人物,每当对经史有疑问,都会来向源清请教。这都是因嵯峨天皇奖学而形成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