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义解》《日本后纪》及殿上元服

五、《令义解》《日本后纪》及殿上元服

承和元年(834年),前朝嵯峨天皇下令编纂的《令义解》完成。《续日本后纪》记载:

承和元年(834年)十二月辛巳,五日,施行天长年中所新选《令义解》,下诏曰:(中略)皇猷斯在,故知弼成五教,冲勤万方,垂拱而理,其法令乎。(中略)事勤远圆,虑存长策。以为法令文义,隐约难详,前儒注释,方圆递执。岂使三家异说,轻重参详;二人殊蠲,舞文弄法。永言于此,固切宸冲。爰敕在朝,乃令讨核,稽之于典籍,参之以古今。迄于滞疑,祗禀圣断,咸加弃拆。(中略)宜颁天下,普使遵用。画一之训,垂于万叶。(《令义解序》全文收录于《本朝文粹》,本书略)

从以上记录可知,前朝的法令,在当时已经“文义隐约难详”。所以编纂《令义解》这件事算得上泽被后世。从中也能看出仁明天皇励精图治的志向(可参看第三章第一节第三小节《弘仁格式》)。

仁明天皇还命左大臣藤原绪嗣等,将桓武天皇延历十年(791年)至淳和天皇天长十年(833年)二月,即桓武、平城、嵯峨、淳和四朝正史进行编纂。承和八年(841年)十二月书成,上呈仁明天皇,即《日本后纪》。不过,这本书在中古时代就已经散佚,现仅存十卷(全书共四十卷),实在可惜。

承和十年(843年),仁明天皇命通晓古事的散位[5]菅野高年于内史局讲读《日本纪》,从该年六月朔日起,至次年六月十五日止。由此可见仁明天皇对于本朝旧事的关注。

承和元年(834年)二月,仁明天皇曾召皇弟忠良亲王(生母为百济王俊哲之女)上殿,亲自为其加冠(行冠礼)。从那以后,所有皇子、皇孙的元服仪式,几乎都在大殿举行。

所以,《伊势物语》改编的谣曲《杜若》中提到在原业平(平城天皇皇子阿保亲王第五子)时说:

从前,有一个男子(指在原业平),行冠礼时,正是仁明天皇时期,(中略)由于天皇的恩惠,得以在大殿之上举行元服仪式,这在当时是极其稀少的。

《续日本后纪》记载:

承和十一年(844年)八月辛巳朔,(仁明)天皇御紫宸殿,览芳宜花宴,老臣皆有复古之叹。云云。

《神皇正统记》对这一时期的评述如下:

本国最繁盛的时期恐怕就是这一朝代了。(中略)《律令》制定于文武天皇时期,仁明天皇时对其做了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