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疫病的猖獗
2025年10月14日
四、疫病的猖獗
平城天皇即位以来,庄稼连年歉收,且疫病流行,民生凋敝。大同三年(808年)正月,平城天皇派使者去收敛京中路边的尸骨。不久之后瘟疫爆发,死亡的百姓越来越多。于是,平城天皇下令各大寺院及畿内七道各国念《大般若经》祈福。
大同三年(808年)二月,平城天皇下诏:
今闻,往还百姓,在路病患,或因饥渇,即刻死亡。是诚诸司不存格旨,村里无意看养也。又顷者,疫疠稍多,尸骸无敛,露委路旁,甚乖掩骼掩埋之义。宜令诸国巡检看养,一依先格,所有之骸,皆悉收敛。
此外,史书中还有这样一份诏书:
如闻,疫疠之时,民庶相惮,不通水火(可见当时百姓多么忌讳病污死秽)。存心救疗,何有死亡?父子至亲,畏忌无近。邻里疏族,更复何言?亡者众多,事在于此。宜喻所司,务存匍匐。若不遵改,随即科处。
这份诏书也显示了当时的君王对百姓的仁德。
连京都都尸横遍野,别的地方的惨状也可想而知。于是,平城天皇亲自在大极殿向神明祈祷疫病消散,并下令各国,讲七日《仁王经》,以消除疫病。
这时,京畿地区又有水旱灾害,稻米的价格飞涨,于是,大同元年(806年)九月,朝廷派御使前往左右京及山崎津、难波津等地,禁止酒家冬天酿酒,封了酒坛。这种事情史上少有,可见当时灾情相当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