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鹿谷事件
发生了前一小节末尾的大事件之后,朝廷为了镇压山僧,召集检非违使及武士等。这时,八条院藏人源行纲来到福原向平清盛告密,将藤原成亲等人的密谋大白于天下。《愚管抄》记载:
藤原成亲在藤原信赖政变之时,险些丧命。当时,本来已经被判处流放的源师仲竭力护卫神镜并进献大刀契宝盒的钥匙,因忠君之心而得到赦免。于是,与源师仲一样戴罪立功的藤原成亲等人也都得到了赦免。后来,藤原成亲还得到后白河上皇圣宠。
另外,信西死前一直追随在侧的藤原师光、成景,出家后更名为西光、西景,被后白河上皇召为近侍。平康赖等热衷猿乐[74]的人,也在后白河上皇近侧十分活跃。此外,还有法胜寺执行俊宽僧都,对平家的繁荣也是心怀嫉妒。或许是为了试探后白河天皇的心意,他们聚集在东山附近静贤法师的鹿谷别院。静贤法师是法胜寺前代执行信西之子,也是莲华王院的现任执行,此人对很多事情都有高明的见解,所以后白河上皇和平相国(平清盛)遇事都经常与他商议。(中略)然而,在后白河上皇临幸过之后,藤原成亲、西光、俊宽等人也时常聚集在这个幽静的山庄,策划打倒平氏的阴谋。
《愚管抄》后面继续记载,藤原成亲等人将宇治布三十段交给多田行纲(源行纲),用于制作起义的白旗[75]。结果多田行纲(源行纲)拿着这三十段布前往福原,向平清盛告密。平清盛一把火把这三十段布烧了之后,马上进京,逮捕并拷问西光,得到西光的认罪书后,便把他拉到朱雀大路斩首。在这之前一日,藤原成亲就已经被捕。
平清盛拿着西光的认罪书来到后白河上皇的御所,把右兵卫督藤原光能叫出来告知:“由于这些原因,所以我做了这些处置,这都是为了国家,为了君主,而我的得失则是第二位的”,云云。
说完之后,平清盛就径直返回了福原。《愚管抄》中并没有《源平盛衰记》之类小说中描述的平清盛大怒起兵,平重盛竭力劝解等情节。
当时,为了镇压比叡山的僧众,朝廷在宫中及后白河上皇御所集结了大量武士。藤原成亲等人以为平清盛身在福原,京中平氏武士不多,便乘乱策划半夜去平清盛宅府放火。结果运气不好,被平重盛及手下武士抓获,阴谋破产。问及主谋,都说是西光,其中还有《愚管抄》中所说热衷猿乐的检非违使平康赖等人;至于武士,则只有多田行纲(源行纲)一人,并没有《源平盛衰记》等文学作品中所说的那么多。
据说多田行纲(源行纲)并不同意这样的做法。《皇帝纪抄》中也有记载:
治承元年(1177年)六月一日,六波罗禅门(虽然当时平清盛已经迁居福原别院,但世人还是这么称呼他)召取大纳言(藤原)成亲卿以下祇候院中诸人,召问世间风闻之说。其中西光法师,依有承伏之子细,忽被斩首了。(藤原)成亲卿以下,或处远流,或解官停任。事起院中诸人相议,可诛平家之由,结构之故云云。依多田藏人大夫行纲中言,此事出来。(中略)
(藤原)成亲卿被禁武士之诉,遂以夭亡。子息少将(藤原)成经被流鬼界岛。(中略)彼(藤原)成亲卿,去平治元年(1159年)十二月九日夜,右卫门督(藤原)信赖,为可搦取少纳言入道信西并室家(伊纪二位),追捕院御所,放火之时,与力人也,着甲胄追从。后(藤原)信赖被斩首之日,已与同罪者也。而六波罗禅门(平清盛),依劝赏抂申请,令存命之处。忘彼深恩,欲诛平家之间,禅门(平清盛)殊成幽愤,逢此灾云云。
所谓“世间风闻之说”,应该只是捕风捉影夸大其词,至于“依行纲中言”,则是中间人的挑拨离间,“三十段布”的真伪也是一个疑问。至于对藤原成亲“忘彼深恩”的评述,可见当时除少部分人对他心存同情之外,大部分人不仅不同情,甚至还对他的不义感到不齿。
而平清盛因平重盛的劝谏而放弃前往后白河上皇御所陈词等情节,则是物语小说等的虚构,不是实情。事实上,平清盛去了后白河上皇御所陈词,然后才返回福原。
当时的事实是,藤原成亲原本被判处发配肥前国,后来因为抱病在身改为发配备前国,不久病逝。其子藤原成经与平康赖、俊宽僧都一起被发配到鬼界岛。两年以后,由于中宫平德子喜诞皇子言仁亲王(安德天皇),天下大赦,藤原成经与平康赖被赦回京,而俊宽僧都却死在了鬼界岛。俊宽僧都应该是在大赦以前就病死了,或者是因为重病无法返回京城,才死在了岛上。物语小说中的情节都是虚构,不足为信,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