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读书之始及《孝经》
2025年10月14日
九、御读书之始及《孝经》
前面讲了藤原良房摄政期间的政治状况,接下来讲述清和天皇的学习情况。《日本三代实录》贞观二年(860年)二月十日条记录:
从五位上行大学博士大春日朝臣雄继(即大春日雄继),以《孝经》奉授天皇。正五位上行大学头丰阶真人安人(即丰阶安人)为都讲[16]。正五位下守权左中辨兼式部少辅大枝朝臣音人(即大枝音人)、正五位下守右中辨藤原朝臣冬绪(即藤原冬绪)等预席。
从此以后,“天皇读书都从《孝经》开始”就成了惯例。关于《孝经》,《日本三代实录》同年记载:

唐玄宗
贞观二年(860年)十月十六日壬午,制:哲主之制,以孝为基,夫子之言,究性尽理,即知一卷《孝经》,十八篇章,六籍之根源,百王之模范也。然此间,学令孔郑二注为教授正业,厥其学徒相沿,盛行于世者,安国之注,刘玄之义也。今案,大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撰御注《孝经》,作新疏三卷,以为世传郑注,比其所注,余义理专非,又稽之郑志,康成不注《孝经》,安国之本梁乱而亡。今之所传,出自刘玄,事义纷荟,诵习尤艰。(中略)故玄宗广酌儒流,深回睿想,为之训注,(中略)然则孔郑之注,并废于时,御注之经,独行于世。(中略)宜自今以后,立于学官,教授此经以充试业。(下略)
这段关于《孝经》的说明之后,是关于《论语》的叙述。
当时,大春日、菅原、大枝、藤原、在原、小野、清原等诸家,学者辈出。书籍的甄选,都是由这些书香门第决议选出。由此也可见藤原良房不拘于古的卓识。